2)第六十五章 思虑_流水渡往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恐惧”……他们都有可能对耶律平不利……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山腰,李云成有些乏了,见旁边有座寺庙,有些许游人在那里驻足休息,遂走了过去。

  寺庙名叫西林寺,靠山而立,面向群峰,山间云雾缠绕,脚下雾气萦生。

  望向群峰的李云成感慨万千,内里五味杂陈,脱口朗声吟道:“飞云绕足下,半壁倚天峰。不识庐山面,身在此山中。”

  “好一句‘不识庐山面,身在此山中’,”突然一阵朗朗的笑声从背后传来。

  李云成一惊,回头望去,只见有五人从西林寺中出来。当先一人步履清风、黄杉飘逸、中峨冠而多髯,约莫四十岁。他身后是四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俊生,皆是对襟长衫,从模样上看,应该是宋国的“文人雅士”。

  李云成向他们施礼。那中年人躬身回礼,拜道:“在下苏轼。”

  苏轼轻弹衣衫,说道:“刚才听公子吟得一句‘不识庐山面,身在此山中’,备有失意之感,可是为何?”

  李云成微微一笑,礼道:“在下李云成。刚才只是胡乱一说,不足提及。”

  苏轼摆摆手,笑道:“不然,李公子能以庐山喻世,岂能是胡乱一说呢。”

  李云成轻吐了一口气,哂笑道:“只叹这身在江湖中,却是看不透江湖。”

  苏轼笑道:“你我也算同道中人了。居庙堂看不透庙堂,居江湖看不透江湖。以李公子刚才的佳句,苏某可否添上四字?”

  李云成礼道:“请便。”

  苏轼吟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语落地,竟渗透了心扉,李云成叹道:“一个‘真’字,可将这世道喻得更贴切了。”这仿佛就是李云成的心声:他曾经“谋略定天下”,而如今遇人皆迷,连自己也深陷其中……当真看不透,看不透……

  苏轼盈袖一拂,微笑道:“你我同是天涯沦落人。苏某携有茶具数副,寺中品茗如何?”

  “甚好,”李云成恭礼相对,拂衣伸手,礼让苏轼先行。

  西林寺中,苏轼和李云成对坐煮茶,闲聊酣畅。苏轼门人盘膝围坐,聆听于耳。文人之间的惬意,无外乎吟诗作赋,填词编曲,聊得开心时,皆是郎朗歌唱起来,好生欢快。

  临近傍晚,寺中传斋,苏轼髯须连动,笑道:“不知不觉中,竟是这般时候了,可真是饿了。鲁直,告诉了元师父,我们就在这里用斋。”

  “诺,”一旁俊生出了禅房。

  吟诗、歌唱了一天,李云成也是困乏、空腹了,面对苏轼的热情相对,甚是感激,连连道谢。

  “子瞻,可又是欺压小僧了。”门外一法师进门。

  李云成观其人:体胖身缓,笑容灿烂,宽松的僧服大方敞开,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绝类弥勒。他的手中挂有一串念珠,念珠上有字,看得清楚:文成武德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