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2章 攻萨摩藩_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此当人质极力与德川家族建立联系,连他的名字都是德川家光赐给的,可对于岛津光久依旧不信任。

  德川家光是不相信光久像他爹那样有能力还效忠于自己,而且萨摩藩的武士向来以桀骜不驯而闻名,一个小年轻能不能压住手底下的人还是个问题呢。

  随着日本战国的结束,岛津光久基本没有机会领兵打仗,他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参战就是代父出征,但是那一次完全就是去打酱油野餐去了,就匆匆赶会来继位。

  而他本人也极为爱好儒学,喜欢读书、擅长做汉诗、书法绘画都有涉及。

  岛津光久在江户三百藩当中,都属于鹤立鸡群的那种文化人。

  其余一大帮人全都是文盲。

  纵然是德川幕府的掌舵人,也顶多算是个识字的。

  喜好儒学当然就会选择施教,尽管德川幕府也重视儒学,号召建立“藩校”,但多少在大名居住的地方或者大城市附近,就读的学生也都是藩内高级武士的后代。

  可岛津光久不一样,直接把藩校开到乡间基层,连最低等级的武士子弟都能接受教育。

  “四民”中的士,就是武士,是身份等级制中的特权阶级,享有政治和军事上的特权。

  每一个武士只能有一个主君,一旦成为其家臣,就必须为其服役一生。

  相比其他三个阶层,武士阶层还有三个优点。

  可以成为政府官员;可以称姓带刀;对平民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农”占据85%上的人口,武士只占据极少数,相当于大明有功名的读书人。

  相比于大明士绅还知道收敛些,江户武士看你瞅他一眼,便能立即拔刀杀你。

  岛津光久如此努力扬文名,也改变不了京都、江户人的刻板印象,认为萨摩藩的“武名”很盛,多是边远地方蛮夷不开化的人。

  而在岛津家自己历史当中,则是给岛津光久上了“文治之君”的称号。

  而征伐琉球之事,岛津忠恒主持的。

  岛津家的财政问题在岛津忠恒当政时期日益突出,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加强领地管理。

  岛津家的财政收入,海外贸易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但其财政支柱仍然是领地的农业收入,主要是米和其他的土特产。

  领地的农业收入,以年贡的形式上缴,这就需要加强领地管理,确保年贡能够收得上来,而且收得越多越好。

  再加上萨摩藩进行大规模的新田开发和河川整修工作,并且强迫农民们种植乌柏树,同时开始在藩内实行蜡专卖制,希望以此来改善萨摩藩的财政。

  但是乌柏树、蜡等产业都是不能立即见效,于是萨摩藩只能从地租上想办法。

  萨摩藩原来名义上1石谷米收4斗1合为地租,但是实际上经常收到5斗以上,农民口粮极少,生活十分的清苦。

  随着幕府要求闭关锁国,琉球对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