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9章 近侍监军(第一更)_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理,只是派来了近侍监军。

  眼前的这个小近侍自我介绍叫王承恩,乃是大太监曹化淳麾下。

  到了崇祯四年,崇祯开始走重用宦官的老路。

  曹化淳在宫中地位变得极为显赫,今年他在家乡武清王庆坨建造了玄帝殿和观音阁,并亲自提词。

  他二哥已经成为后军都督曹化雨,驻守京畿,一家五兄弟,只有老五最是机敏,进宫当了公公。

  此番近侍王承恩就是带着曹化淳的命令来的,曹化淳劝皇帝压下对邓玘的弹劾,只是派一个近侍监军,以此来表达对邓玘的信任,好让他尽心为朝廷办事。

  可实际上大太监曹化淳的真实意图,就是让邓玘走大兴、卢沟桥武清那条路,驱逐肆虐他家乡的贼寇,确保家乡百姓平安无事。

  当一个人的权力到达顶峰后,想的便是衣锦还乡,就算是条狗,也得受到照顾。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曹化淳没有直系后代,想要的不就只剩下名了吗?

  但是在一些当时文人的笔下,在家乡闲居六载的他,说闯王李自成入城到时候,就是他打开的北京城门。

  然后又给清军开门,投降清朝,此等卖国乱臣该斩。

  总之所有一切的卖国乱臣,侍奉三主的恶事,都是阉人所为。

  与他们这些高尚的读书人没有半毛钱关系。

  你问我在现场亲眼看见了?

  对啊。

  不信,伱看我写的“野史日记”。

  明明白白充分记载了,大明灭亡全都是皇帝宠信阉人,又被阉人出卖,不听我等忠臣的谏言!

  曹化淳没有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此时不起眼的近侍王承恩,却因为干了件与崇祯同死的事。

  皇帝吊在歪脖子上上,他吊在旁边的海棠树上。

  此事在满清的政治需要宣扬下,被顺治、康熙的称颂立碑。

  底下一帮被刀子砍服气的文臣,自是紧紧跟随上面的旨意,夸奖王承恩。

  四川副总兵邓玘心中不喜监军,但还是客客气气的询问:“不知曹公公,有何指示?”

  王承恩面带消息的道:“曹提督请邓总爷多多照拂他家乡父老,总归是顺路的。”

  听到这话,邓玘当即满口答应。

  得罪皇上也不能得罪皇上身边的太监,尤其是贴心太监,否则不知道啥时候给你上眼药。

  尤世威已经带着大军前往天津卫平叛,他在后面追也追不上。

  现在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的曹化淳让邓玘办事。

  邓玘自是遵从。

  他心里想的是走曹化淳的路子,带着手底下的兄弟们回家团聚。

  在北方打仗啥好处都没有,危险性还高。

  莫不如在南方平定贵州等地的土司,来的实在,且容易出战功。

  可惜十多年的奢安之乱,去年已经平定,叛军主力已经消灭,但邓玘总感觉西南还得出事。

  “王公公,那大兴准备好船只粮草了吗?”邓玘小声询问一句:

  “我怕夜长梦多,还是早点赶到武清为好。”

  王承恩哈哈尖笑几声:“邓总爷且把心放在肚子里。”

  邓玘觉得自己回家的路子稳妥起来了。

  等贺今朝得到确切消息,尤世威带着人去追击吴海,赶往山东的路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现在没有意外的话,北京城就像一个缓慢张开双腿,等待良人归来的少妇一样。

  等待着贺今朝颇为急切粗鲁的闯入!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