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904章 重用杨嗣昌(二合一)_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批准了第一、四六条,剩下的三条过于空洞不切实际,不如不搞。

  如今杨嗣昌出现了,他不仅提出了方阵,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皇帝似乎认为安边第一,荡寇次之,微臣认为必先安内方能攘外。

  为了让崇祯更好的理解,他把天下比作身体,哪里出现差错了,就先按照轻重缓慢图之。

  九边从宣大往后,有几个还属于朝廷?

  那锤匪控制西北后,竟然可以驱使蒙古人与清军作战,还进入京畿附近逗留,足以见识到他的强大。

  此言听得崇祯连连点头,当时听闻贺今朝来京畿附近,着实是让崇祯失态了。

  连反贼都敢来捋他虎须,那大明天子威严何在?

  紧接着杨嗣昌便希望能够增兵增饷银,以保证士卒足食。

  在此之前,洪承畴、卢象升都不止一次的向皇帝指出敌强我弱的问题。

  与流寇的优势兵力相比,官军总是处于下风,而且在军队的构成上是马七步三,官军与之相反,劣势更甚。

  对于增兵的事,崇祯很是迟疑,先前减兵的政策,让西北大批边军都加入了反贼的队伍。

  现在又要增兵,那岂不是平白无故的给反贼送上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卒,朝廷还要重新花费钱粮训练吗?

  其实最大的阻碍就是钱!

  自从万历四十七年加派辽饷四百万两,四十八年加派辽饷五百万两,崇祯三年加派辽饷六百八十万两。

  这笔庞大的赋税加派已经让大明百姓苦不堪言,因为朝廷要收这么多的银子,地方收的要比这钱多的多。

  可对于辽东的战事,仍旧是杯水车薪。

  尤其是随着战事规模不断的大规模开展,又增添了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漏洞:

  不断的增兵增饷钱!

  崇祯多次召开御前会议,寻求良策。

  可廷臣们精于科举以及党争,真让他们搞钱大抵是不行的。

  唯一一个善于搞经济的还因为帮别人说话,被崇祯认为是在结党,被下了诏狱,然后被革职回家了。

  所以无论开多少次会,都是屁用没有,反倒浪费时间。

  但杨嗣昌来了,敢于说加饷用于“内战”,且给出了解决办法。

  总归是四个途径:均输、溢地、寄学监生事例、驿递。

  第一种便是按耕地面积平均摊派,一石米折银八钱,每年可以征收一百九十万两。

  第二种指从万历六年到十一年全国耕地面积清丈后的新增耕地,加派辽饷的时候没有作为摊派对象,此次一并加派,大概在四十万两。

  第三种便是出卖国子监学生的学历文凭,为纨绔子弟开辟一条用金钱当跳板踏入仕途的捷径。

  其实只不过是把暗箱操作给拿到明面上来了。

  第四种便是继续裁撤驿递,并不是所有驿站都被裁撤了。

  四川副总兵邓玘死于哗变后,他弟弟还是利用驿站把尸体给运回四川老家的。

  如此可以节俭二十万两。

  对于杨嗣昌的言语,自是有人大肆抨击。

  说他这是亡明之举!

  并且提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军队屯田,恢复卫所兵屯田的策略(名存实亡),可以达到不加赋税而足兵足食的目的。

  洪武皇帝的策略保准没错,没瞧见锤匪在山西都屯田了吗?

  如此理想主义的办法,在当今兵荒马乱的情况下,对于大明朝廷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可行性。

  首先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像锤匪一样可以让大地主们给他无偿的“让出来”。

  就算是大明的军队屯田,用不了一两年,都得被人给惦记,划拉到自己家中。

  什么他娘的朝廷的?

  那就是我家的田地!

  不信看我刚刚伪造好的证据?

  保准真实,让你挑不出理来。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