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7章 愈演愈烈_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更多的利益,以及存储更多的实力。

  大清崛起于关外,皇太极深知,最终进关夺取大明,唯一可行的捷径必须通过宁锦而进山海关。

  山海关是隔绝关内外的门户,捍卫北京的藩篱。

  若大清占领山海关,北京唾手可得,甚至比贺今朝从山西出发还要便利。

  山海关距北京仅七百里,清骑兵疾驰。

  不过三日即达北京城下,明兵恐怕都来不及防备,就得拱手让出北京。

  想要得山海关,必须先得宁、锦。

  但宁、锦又不能同时进攻,也须分出次第来,逐一攻取。

  实际情况是锦州在前,宁远在后,皇太极慎重决策,以全力先取锦州。

  皇太极决策取锦州,直接抓住了辽东问题的关键。

  锦州原是明朝设置在辽西的军事重镇之一。

  广宁中、左屯卫设在这里。

  自从明与后金战争以来,锦州的战略地位日益显得重要。

  从袁崇焕经略辽西,即首筑宁远,次修锦州,成为明军战略防御的要地。

  袁崇焕死后,继任者也无不重锦州,特派辽东名将祖大寿驻守此城,防御非常坚固,清兵惟望城兴叹。

  在清兵攻取大凌河城之前,该城还是锦州的屏障。

  当大凌河城这个屏障一经被清兵拆除,距此仅四十余里的锦州城就完全暴露在清兵的面前。

  它成了明朝在辽西的一个名副其实的前哨阵地。

  从锦州的地理位置来看,尤其值得重视。

  在它的正南面十八里是松山城,松山城偏西南十八里是杏山城,而杏山西南约二十里便是塔山城。

  这三城如羽翼一样护卫着锦州。

  在它的背后即西南一百二十里,是雄镇宁远城,为锦州的坚强后盾。

  皇太极很清楚,锦州不破,清兵休想前进一步。

  反之,锦州一破,则松、杏、塔山三城俱下,宁远孤立,整个防线都得动摇。

  明军还妄图想要钉在辽西,想都不要想。

  锦州是宁锦防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打破这个环节,就能实行他的第一步战略。

  皇太极已经看得很清楚,欲取山海关,非先取关外四城不可。

  这四城就是锦州、杏山、松山、塔山。

  锦州则首当其冲。

  经过多年徘徊之后,皇太极和他的诸王大臣终于选准了进兵的突破口。

  明清之间的战争平衡再次被打破。

  为了稳固地攻取锦州,皇太极开始加紧备战,精心布置。

  他采取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就是选择义州(辽宁义县)作为进兵的屯驻基地。

  祖可法、张存仁等人主张清兵屯驻广宁打三山。

  “逼临宁、锦门户”。

  因为攻松山战败后,皇太极比他们更有眼光,想得更大胆,不选广宁,而选中了义州。

  因为义州比广宁更能有效遏制锦州。

  义州位于锦州偏东北,相距仅九十里,比锦州至广宁一百四十里,缩短了一倍的路。

  在大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