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7章 接旨吧!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封旨意恐怕内阁谁也不愿意写。

  严成锦得知陛下让他写诰书时,心中惊讶了一下,仔细思索片刻后,笔走龙蛇。

  皇榜张贴于宫墙上,会悬挂三日。

  但仅是第一日,就有成百上千的士绅百姓围观。

  里甲制形成定例,此刻看见皇榜上写着,京畿之地以及周围三府的百姓,皆可自由迁移户籍,搬至京城。

  但原黄册会除名。

  才第一日,户部衙门就被京畿外的士绅挤爆了。

  深夜,乾清宫。

  太上皇弘治辗转反侧睡不着,改了里甲制,士绅一定会起兵造反吧?

  就算不起兵造反,也会联名上血书。

  毕竟顺天府就呈递过一次。

  “宫外有消息传来吗?可有人造反?”

  太上皇弘治隔着帘子,朝窗口的方向喊了一声。

  萧敬手执灯笼,却未推开门走进去:“没有消息,太上皇安心的睡吧,奴婢会提醒您的。”

  寝殿里没有了声音,可才过了一个时辰。

  太上皇弘治又抬起头:“宫外可有人造反?”

  萧敬都快要进入梦乡了,却又被惊醒:“回禀太上皇,没有人造反。”

  如此往复了四次,一夜过去。

  太上皇弘治虽然没睡,心中却是大定,昨日传出的旨意,京城无人起事。

  “服侍朕更衣,寡人要上朝。”

  昨夜,百官同样过得忐忑。

  以为会有士绅闹事,可借机弹劾严成锦一次。

  可一夜下来,居然无人闹事。

  严成锦思索的时候,就考虑过是否可行,不剥夺旧士绅的里长,不侵占他们的土地,是不会有人闹事的。

  太上皇弘治看了大殿中的刘庆:“刘卿家,昨夜顺天府可有人闹事?”

  “有,不过与新政无关。”

  王琼禀报道:“回禀陛下,昨日京城激增十五万士绅百姓。”

  京城流动人口有上百万,但京籍仅仅有七十万人。

  如今,一日就增加到了十五万,虽然还远远比不上大唐长安。

  但一副盛世京城的景象,已经在太上皇和诸公脑海中浮现,原来限制京城繁盛的原因是里甲制。

  太上皇弘治的目光坚定:“传朕旨意,推行两京十三道。”

  严成锦猜测,京城的户籍迟早会变成金馍馍。

  政令一下,各地的士绅会令子弟迁户籍到主府。

  和后世一样,儿子进城买房落户,士绅留着乡下的宅邸,里甲制松动了一些。

  ……

  湖广,安陆州。

  兴王府,朱祐杬抱起长相伶俐的朱厚熜,面色严肃。

  “里甲制一改,藩国里的士绅必会迁移,安陆州这块破会更荒芜。”

  兴王妃愁着一张脸道。

  不多时,管家匆忙跑进来道:“王爷,城里许多士绅子弟要搬迁,去德安府。”

  德安府是方圆最繁盛的地域,士绅子弟迁移过去,将来会变得更繁盛。

  “王府养了八千头猪,送去京城。”兴王妃说道:“该向太上皇请乞,给厚熜分封了。”

  朱厚熜是兴王妃所生,聪明伶俐,仅三岁就会背诵百首诗歌。

  ……

  紫禁城,奉天殿。

  严成锦看到朱祐杬的疏奏,给朱厚熜讨要更多封地。

  朱厚熜为兴王世子,可以继承兴王的藩国。

  “太上皇请看这封疏奏。”

  李东阳接过疏奏,里甲稍微改变后,这几日,收到许多藩王请乞,换封地到主府去,或请求更多封地。

  “若是参考前朝旧制和定例,郡王进封亲王的,以及世子袭爵,只许奏请俸禄和祭祀规格,一概不给新的封地。”

  刘健抚须点头。

  严成锦道:“兴王之子朱祐枢聪明伶俐,又与皇孙年岁相仿,皇家书院正缺生员,不如入宫陪皇孙伴读?”

  蒋冕看了过来,人家是请乞封地,可不是要送儿子入宫。

  这才三岁,与做质子有什么区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