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更换东南_神秘让我强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抚台背景的幕僚,还能罩得住。

  至于别的幕僚为啥不这样干,因为太费心了。

  他们才不想天天给别人撑腰,他们要的是轻松来钱。

  比如吃干股,万事不操心。

  然而他们忘记了,那样的话就不得人力,不得人心。

  当闻人升在富集店铺,整合店铺人才,王巡抚的动作也开始了。

  清理田亩。

  仅仅半个月,他们就从王府太监那里清出来2万亩土地。

  还要超出王巡抚的预计。

  这都是占的官田。

  也就是本来就是官府的土地,大明土地属性很复杂,有民田,有官田,有皇庄,有军田,有藩王所有,有太监占田。

  有很多土地都很肥沃。

  该镇多出2万亩官田的话,那就是一年能多产8万石细粮。

  原因很简单,那些土地都是沿河,有水渠甚至有水车的土地。

  好地才值得王府太监下力气。

  旱涝保收,不是空话。

  甚至多下点力气,多精细化管理一下,也不用什么领先技术,只要将这时代农书里讲的东西给用上,就能每亩多产一石,也就是多产2万石。

  其实农业技术传播极慢。

  即便有农书,但大部分人是文盲,秀才又不屑于学杂学,都将精神用在科举的八股经义上。

  这就导致辛辛苦苦积累的技术,最后流传不开,不能促进社会进步。

  儒学一家之害,莫大于此也。

  虽然有少数儒生也意识到杂学重要,难以改变众人之心态。

  清理出两万亩后,王巡抚就宣布停下了。

  这也让蠢蠢欲动的暗流,戛然而止。

  反正就是完蛋了两个中饱私囊的太监,藩王对上巡抚,并不占据优势。

  何况巡抚是给朝廷增加了用度。

  天子看到之后,只会高兴。

  至于有“亲亲”之说,在8万石粮食,约合4万两银子面前,即便给佃农一半,也有2万两,两个太监算什么事?

  皇上不可能为这事罢免一方巡抚,只会夸奖对方办事办的好。

  除非对方招惹到更大的势力,惹得皇帝也麻烦时,巡抚才会倒霉。

  比如崇祯后期的薛国观,这位老兄就很勇猛,提出“在外的群僚百官的借款,由我等承担;在内的皇亲国戚的借款,非由皇上决断不可。”

  明明是为了朝廷用度着想,结果遭受勋贵利用皇子生病一事造谣反击,崇祯自己没有担当,畏惧退缩,反而暗恨这位老兄,最后趁着有人弹劾他,就将他干掉了。

  要知道对方可是阁老辅臣,自从夏言被杀,他是第二个被杀的辅臣。

  这种事多了,也难怪最后李自成进攻BJ,无人防守,无大臣抵抗,9成直接跪地投降。

  崇祯无处逃亡,直能吊死。

  活该。

  不知好歹,没有担当,分别不清楚谁是为国。

  即便这位老兄有些私人问题,但心地和目的是好的。

  所以闻人升可不会给这位老兄效力的。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