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借壳练兵_神秘让我强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乡试极难,尤其是在江南之地,不过江南的举人更加有官场底蕴,所以我才将你改过来,既然你有这样的把握,那是再好不过。”王巡抚高兴道。

  随后闻人升下场考试。

  乡试结束,他果然得了解元。

  老宗师夸奖他的文章:“圆融无碍,处处妥帖,绝佳之时文”。

  还说这得是进士三甲之列才能写得出来。

  王巡抚很高兴,又保举闻人升升官。

  这次直接升了省城同知,虽然看似是个副职,然而背后有着巡抚,那就是知府也要听他的。

  这就是名和实不一样的地方。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始命天下朝觐官举廉能属吏,其后定制九卿准许保荐属员,督抚藩臬保荐道府州县之官。

  等到闻人升要考进士后,可以先辞官,再去考,走清贵翰林。

  这是两不耽误,和后世考大学后,发现不好,退学再考,异曲同工。

  闻人升自然是轻松处理了一府之事,人人得用,选拔贤能,清理污吏,一府迅速得治。

  一时间人称能吏。

  与此同时,他一心多用,继续扩充快运船行。

  并且开通了帐局业务,也就是捎带银两的业务,在这里用飞票存银子,在另外一地用飞票取银子。

  中间付手续费。

  这种事完全考验的是信用和官府背景。

  没有背景休想做。

  一旦做起来,就是白捡的利润。

  要知道这中间的时间差,也可以用来稍微挪用放贷,只是要额外注意不能赔本。

  随着快记船行一路扩大,闻人升随之又开始收拢沿途县城,府城,省城的产业。

  最后产业总值达到百万两的规模时,这才停止发展。

  因为再高时,巡抚、同知背景已经靠不住了。

  这时候的晋商八大家也就是几十万两的身家,他们背后就是背靠副总兵,总兵,巡抚之类的高官。

  做好这些事后,闻人升就开始发展自己的私兵了。

  其实就是借壳发展。

  他不是武将,暂时也不好走武将之道,而是走的结纳人心,恩结于下。

  明末中前期,武将仍然不能盘踞一地,更换防区的事,屡屡发生。

  典型的就是调边军去辽东送死。

  谁不知道那是个绝命之地?

  可是又有几个能违抗?

  这就是明朝以文驾驭武发展到了巅峰的结果。

  只有到了最后几年,才有军阀出现,皇帝下令调遣不动了。

  这可比汉唐强得太多太多了。

  也比后来的清朝强出太多了。

  在以文驾驭武这方面,大明是很成功的。

  巡抚总督靠着督抚标营,来统御武将,虽然弊端不少,但至少防止了武将割据坐大。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明亡之时,内部没有出现大藩镇,内部力量不能孵化出强藩,结果被满清各个击破夺了天下。

  不然的话,成为汉唐之势,那也是内部消化。

  闻人升首先拨粮拨银买铁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