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章:《校花》说不定能大卖_文娱,我真的只会一点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这个徒弟不错。

  随即笑道:“你以为师父就没饭吃了啊,跟你说,我可是即将要升主编哦。以后,还是我管你。”

  “主编……哇,师父……晚上得好好庆祝。”

  小春激动的跳了起来。

  ……

  【采蘑菇的小姑娘

  背着一个大竹筐

  清晨光着小脚丫

  走遍森林和山冈】

  哼着儿歌,陈易骑上陆圣哲的新电瓶车回到了住处。

  你还别说。

  这电瓶车就是比自行车拉风。

  陈易感觉回家的时候,路上的小姐姐都多看了自己一眼。

  当然还有楼下的大叔。

  看到陈易开着一个新电瓶车回来,很是高兴的问道:“小易子,不错啊,你写的文章赚钱了?”

  “是啊,最近写了几篇文章,赚了几千块钱,这不就买了一个新电瓶车嘛。”

  “你小子有一手啊,我还以为你说写文章都是骗人的呢。厉害,大叔最喜欢的就是文化人,特别是作家。改天有空我将我侄女介绍给你认识……”

  “大叔,我还小,还没想结婚这么快。”

  “不结婚可以发展发展嘛……哎,怎么走了。”

  大叔当真是有些热情。

  一看自己买了电瓶车就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支潜力股。

  洗了把脸。

  陈易坐在电脑前,开始给《采蘑菇的小姑娘》编曲。

  这一首虽说是儿歌,但其实也可以说是校园歌曲。

  当年陈易读小学的时候,还经常唱起。

  甚至。

  哪怕读初中的时候,也经常在唱这一首歌。

  不过那时只是感觉这首歌朗朗上口,弦律动听,也没有觉得这首歌怎么样。

  如今重新拿到手里再次编曲,陈易越编越是感觉这首歌的魅力。

  正如这一首歌的歌词: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冈。】

  念上一念。

  歌词浑然天成。

  只是一想,脑海里便出现一幅极为美丽的画面。

  据说。

  80年代,当时陈晓光先生去山上采风,一个雨后的清晨,他碰到了一群采蘑菇的小女孩。

  小女孩天真朴实的样子让李晓光很受感动,回去之后就创作了这一首《采蘑菇的小姑娘》。

  后来李晓光又找到作曲家谷建芬。

  谷建芬就在《采蘑菇的小姑娘》的基础上配上了曲。

  于是。

  一首传唱了几十年都无比经典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就此诞生。

  ……

  “李总,大象电视台那边的节目,我们这一边拟好曲子了吗?”

  “暂时还没有,不过,我已经找了青崖老师,相信这两天就可以创作出来。”

  “青崖老师,您之前不是说联系王林先生?”

  “王林先生都好些年不写歌曲了,再联系人家,人家也未必出山。”

  “说是这么说,但王林先生毕竟是儿歌界的泰山北斗。青崖老师写的儿歌虽好,但名气还没有这么快打出去。”

  “不用这个担心。在艺术界,只要你有才华,你还怕没有名气吗?”

  网云平台。

  负责人李东期待着青崖的新作。

  虽然刚才助手说的也有道理。

  其实他之前也想过找王林。

  只是后来还是放弃了。

  放弃的原因不是王林这么多年没有写歌,而是李东对于青崖有更为的期待。

  在他眼里。

  几十年没有变化的儿歌,已然被青崖给打破。

  那么接下来。

  整个中陆的儿歌市场,恐怕就得由青崖呼风唤雨了。

  ps:萌新大白弱弱的问一下,有没有月票啊。

  虽然那个本书没上架,看起来要不要月票也无所谓。但是,就因为没上架,所以大白才更得要月票啊。新书期间,大白一分钱也赚不到。没办法,只想着看能不能搞到1000张月票到起点抽个奖,最高奖1万块也。最低也有100块,虽然1万块可能抽不到,但抽到个100块也能给大白节省点电费。

  所以,大白已经这么惨了,你们好意思不投吗?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