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47章 天下家族,排名第三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晦等等这些人,才是自己人。崔卢郑王李等算什么?

  马周得了李超的指点,拜谢过后连忙赶回去了。

  李超却坐在客厅里皱眉。

  他没料到氏族志还是修了,只是比历史上提前了几年。

  历史上,李世民修氏族志,当然也有抑制关东士族的意思,但并不是完全打压士族,他是要搞新门阀和世封制。

  历史上,李世民后来搞世封刺史,氏族志就是相辅相成而出台的。

  现在李世民还是弄出了氏族志,因此李超可以说一眼就能知道李世民想的是什么。他要搞一个大唐的新士族体系,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唐贵族体系,这个制度目的当然就是新贵族的全面夺权了。

  新贵族取代旧贵族,这对朝廷来说是有利的,新贵族才是自己人。

  对李超来说,这个氏族志对他对李家对那些勋戚们来说,也有好处。好处还很大,这是大大提升他们地位的。可以说,汉京之乱后,皇帝迫切的需要加强统治,多获得支持者。

  一个汉京之乱,最终让大唐割裂,虽然最终李世民凭着强硬的手段,以武力镇压了叛乱,还清洗了许多反对者,但这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事情。

  他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再来一次。

  让陪他打江山的臣子们站上来,同时也是对崔郑等旧士族留一个位置。虽然地位降了,但还是有他们一席之地的。

  特别是如今新科举推行,对于旧士族还是影响极大。过去相当于旧士族们直接垄断了,现在他们得出来跟寒门地主子弟同场竞争,虽然士族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占有优势,可毕竟还是得跟泥腿子们争的。

  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李世民也是有些保守的。或者说,比较稳重。当年杨广就是改革的步子迈的太大,结果扯到了蛋,亡了国。

  李世民经历汉京之乱后,也不敢完全无视那些旧士族门阀。

  一边是推行新科举制度,一面却又让人编氏族志,要确立大唐的士族门阀排行。

  用新士族取代旧士族,而不是全面打压士族,这就是李世民的策略。不得不说,李世民倒是越来越厉害了。

  三十而立,越来越接近三十岁的李世民,越来越老辣了。

  这是一个妥协,却又是带着进攻的防御。

  马周从李家离开,直接就回了皇城的中书门下。一进去,就让人把高士廉和岑文本、韦挺、令狐德芬四个一起主修氏族志的高官拉了过来。

  “几位看下这个。”

  马周把一张纸递到四人面前,上面是他路上时在车上匆匆写的氏族志编修新方向。

  “皇族第一等,勋戚次之,余以朝廷爵位官职为序。”

  这基本上就是李超给马周定的调了。

  不再以姓为主,而是以官爵为主了。甚至这勋戚排在第二,意味着以前不是士族的庶族地主出身的那些勋贵们也将进入氏族志,甚至还要排到崔郑等旧士族的前面。

  “皇家第一,那这第二是谁?”

  高士廉皱着眉头问,马周的这个提议,简直如一道雷劈下来。

  氏族志分为姓氏和家族,姓氏一个排行榜,家族一个排行榜。

  李姓肯定就要排在第一了,那么第一家族也肯定是皇族,那谁是第二姓,谁是第二家族呢?

  马周道,“第一姓氏当然是皇家,是李姓。第二姓,应当是后族,所以应当是长孙氏。至于家族排名,皇家也是第一家族,第二家族应当是后族,因此我认为应当也选洛阳长氏家族。”

  岑文本在一边道,“如果是这样的标准排名,那我认为家族排行第三,应当是灞上李氏。李文远是唯一一个异性亲王,且是朝廷太师,又是皇家姻亲,儿女与太子订婚,儿子也尚公主。”

  高士廉道,“若是按马相提出的这个标准,灞上李家当为家族榜第三名,在李姓中则排第二名。”

  “不过,不尚姓而尚官,这个标准,能符合陛下心意吗?”

  马周却是很有信心,“不如我们一起去面见陛下,当面呈奏就知道结果了,总比我们在这里瞎猜的好!”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