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60章 带太子去青楼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如今的科举考试也算不是多难。”

  一科有几十万人参加县科试,最后取得资格参加县试的也才二十万左右。在经过县试州试院试三轮后,也只录取两万左右,差不多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全国一千多县,平均下来一县录取不到二十人。

  而乡试的录取率更低,不到百分之五。

  而且不是所有的秀才都能去参加乡试的,还得先参加科试,乡试的资格考试。每年各道的乡试考生人数都是限定好的,不管多少人参加科试,最终只能录取规定数额的人,让他们去参加乡试。

  两届科举下来,大唐已经拥有了近十万秀才。

  但今年各道的乡试名额只有五万个,一半的秀才,直接就被刷在乡试资格考试那道关下了。

  这五万参加乡试的秀才,最终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十,全国各道一共才录取五千个举人。

  举人考进士一样难,两科录取的举人已经有近万个,但今年全国的会试进士录取人数依然是五百个。

  而会试名额只有五千,因此会试之前先要涮掉一半。

  最终五千参加会试的人中,只录取十分之一。

  对于朝廷来说,秀才、举人的名额,都是比较放开的,录取人数较多。毕竟只要没取得进士之名,秀才和举人都没什么实际作用。

  秀才和举人也不会有免税免役等特权,顶多是见官不跪,在学校读书能免学费,会发放点口粮。秀才和举人还有个好处,就是如果去当老师或者去衙门做吏,会比较容易一些。

  如今一下子拥有一个庞大的秀才、举人、进士阶层,也完全是朝廷有意引导的。一个庞大的士子阶层出现,这些从科举中考出来的秀才、举人们,就算一时考不中进士,朝廷也可以从中选人去官府之中担任吏职,尤其是那些地方基层,极缺人手,而一般人又不愿意去做。

  如果如过去一样委派的是地方本土的一些胥吏,又有被他们把持架空衙门的危险。因此现在有这个科举出来的庞大秀才举人阶层后,以后就用他们充做衙门胥吏的支撑。

  而朝廷对于做吏的秀才举人们也不限制他们继续科举考试。

  现在两次乡试后,全国有近万举人,可以说举人也不算值钱了,最值钱的还是进士,不管每年秀才举人录取多少,进士一科现在都只是录五百人。

  这也极大的刺激了读书人,要考就考进士,进士才值钱。秀才举人只能从小吏做起,人家高中进士,在国子监读一年书,出来马上就能从小官做起。

  一个是吏,一个是官,区别还是巨大的。

  李超的这四个举人学生都非常年轻,其实李超觉得他们再多读几年书去考进士也不迟,可几个家伙都压不住了。

  都摩拳擦掌,准备明年会试一举高中呢。

  “殿下马上要留守监国,而你们四个也都要参加会议考进士,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但我跟你们说,没有经过一件事,你们就永远算不得成人。走,今天我就带你们过这关!”

  承乾似乎一下子听明白,脸上有些不自然。

  来家兄弟反应慢点,还没明白什么意思呢。

  裴二年纪最小,却最鬼灵,一下子听懂了。

  “老师,你真要带我们去啊?”

  “对,带你们去青楼!”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