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2章 夺储还是篡位(第五更,为hcylovegtt万赏加更)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太子,李渊也不可能一直让他存在的。

  但撤了行台,朝廷也一样还会有军事上的需求,不可能三百多州就这样散着,虽设了十五道监察州,可监察州只是监察,不管具体的行政的。

  尤其是现在好多地方还有叛乱未平,边疆之地更是不稳,军事上的压力很大。因此如今各地存在着许多总管府,一些刺史加总管号,并加使持节名,可以总领军政。

  有的总管管数州甚至十余州,也有总管管一两州的,总之就是负有军事重任。

  张超觉得,完全可以上奏朝廷,整理一下这些总管啊都督等,统一一下。

  “十五监察道的设立不错,但只是监察,现在地方几百州,朝廷中央根本管不过来了,尤其是许多边疆之地还不太平,而许多腹心内地也是新附不久,因此我以为,朝廷有必要在监察道观察使之外,再设一武将,以统管兵马。”

  张超意思很简单,朝廷嫌行台权力太大,撤了。可又对地方州县两级制管不过来了,加了一个十五道监察道,监察方面虽然加强了。可地方上的军事方面却还是散着的,没有了行台的总领,就显得太散了。

  因此张超建议,朝廷再设十五个大都督,京畿和都畿的可以是亲王遥领,其余十三道则派出大将镇守。大都督府下,还可按需要,设立一些都督府分领。

  “观察使是文,大都督是武,州县之上十三道有这一文一武统领,可解需求。”

  四大行台,改成十五道大都督府和监察道,文武分领道内州县民政和军事。

  房玄龄听到张超的这个说法,有些眼前一亮。

  汉魏时就有都督府,后来还兼领刺史,总领军政。到了周隋,改称总管。

  隋朝时,更有五大总管府,几乎是把大隋江山分领,各统数十州,权柄极大。

  唐朝此时也有总管府,但又设置了一些都督府,反正有些混乱,但没有如隋朝时的那种大总管府出现。

  张超也没想过弄大总管府,要不然,那就是大行台变大总管府,换汤不换药,朝廷也不会答应。

  他提出这个十五道大都督府,其实也是为李世民考虑的。李世民当不了大行台尚书令,也出不了京了,那就让他的手下去争些大都督、都督的位置,这些可都是能统兵的职位。

  只要手下忠心,撒出去了既能统兵,还有地盘,这实际上也依然是保存李世民实力的一个办法。

  十五道大都督,只管军事,且不兼刺史,不管州事,那么大都督加使唤持节,也只是一个派驻将领,对朝廷来了说,既能满足军事需要,又不用担心地方将领实力过强,拥兵过重。

  毕竟只统兵不管民政,他们还是限制比较多的,再在这些大都督下,多设些都督,同时取消大都督、都督们的自置幕僚的权力,兵将改为轮换,就不用太担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