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4章 长安有个李青天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支付。

  “嗯,就按你说的办,给粮商们开张收据。”

  李世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便赞成了李超借粮打白条的法子。

  “殿下,粮食宝贵,臣打算在长安设立几个售粮点。给百姓定量供应,按户口人数供给,这样能保证大家都能买到粮。”

  好不容易才借来的粮,要是不好好管理,随便放到店里售卖,估计肯定又要被那些奸商、权贵们低价买走。

  李超可不想再借第二回粮。

  第一次代粮商们借,还好点。若是弄的必须找权贵们动手,那可就不是很明智了,李超不想跟所有的权贵们为敌。

  “殿下,我们还可以趁这次发粮的机会,顺便摸清长安的户籍底细,把那些隐户等也给查一查。我们发粮,按户籍供应,有户籍的,自然按量给,没有户籍的,则不能供粮。要粮也行,登记入籍,然后发粮。那些家里有奴仆的也一样,要给奴仆领份粮,也一样得把奴仆到官府登记,然后能领粮。”

  “借这次机会,我们仔细摸一摸长安的人口户籍情况。顺便,我打算推行在洮州实行的保甲制度,让长安百姓五户为保,十户为甲,保甲联防,联防联坐,相互监督。”

  要控制一个几十万人口的长安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掌握户籍人口,这是极关键的一步。

  连长安城里有多少人,有多少黑户都搞不清,大量的黑户存在,这必然会让官府的掌控无力。

  现在,有了五十万石粮食在手的京兆府,手里无疑有了许多筹码。

  在这段时间搞一个按量供粮,把供粮和户籍挂钩,让京兆府有个好的切入点。

  “很不错,你总能想到这些好的点子。朕看朝廷的户籍,也是相当的惊心。大唐居然只剩下了三百万户,一千五百万人口,二百三十万课丁。平均一户一课丁,都还没有达到。隋时可是有近九百万户,近五千万人口,短短十余年时间,不可能就损失了三分之二还多的人口,这根本不可能,太多的隐户了,大量的百姓丁口,都进了世家豪门甚至是寺庙道观名下,成为他们的奴仆佃户,而不是朝廷的子民。”

  这些人在挖朝廷的墙脚,在吸大唐的血。

  可是现在要搞个人口普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世家肯定会极力抵触。

  李超现在提议在长安摸摸底,这让李世民看到一个破局的契机。先在长安试试水,看看情况,试试反应。

  再来商议应对之策。

  “三郎,你先前在洮州,一个边疆偏僻之地,半年多的时间,却弄出了十余万人口,孤很惊讶,很震惊啊。洮州没有隐户,没有逃丁,也没有什么枉顾国法的亳强大族。百姓都登记在户籍,田地登记在册,半年时间甚至为朝廷上缴了几万贯的财税。”

  大唐有三百多州,一千多县。

  洮州,只是一个普通之极的边州而已。而李超,却让洮州成为大唐去年最耀眼的州。

  “三郎,京兆尹管着大唐二赤二十一畿,共二十三个县。这是几乎整个关中平原,最肥沃的膏腴之地,孤把它们都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给孤更多的惊喜!”(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