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章 照晴碑_择天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亲眼看着石碑,才能明悟碑文里隐藏着的天道真义。其次,能够流传到民间的天书碑文拓本终究数量有限,大部分都是前陵的这些石碑碑文,要知道能够接触到更多石碑的人,必然都是修道有成的强者,哪里会贪图这些名利,比如,像天凉王破这等天赋惊人的强者,当年在天书陵里也只看了三十一座石碑,那么即便利令智昏,他也没办法把后面的那些天书碑文拓印下来,然后带出天书陵去。

  陈长生到京都后,在天书陵外的李子园客栈里住过一段时间,每天都会看到摊上摆着的那些天书碑拓本,自然也随手买过好些,那些拓本刚拿到手里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兴奋,直到发现那些没有任何意义,才扔到了一旁。

  但站在天书碑,亲眼看到碑上的那些线条,则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情。

  千万年来,这座石碑在庐下沉默无言,依然神秘。

  黑色石碑上的那些线条,在陈长生的眼里浮了起来,碑面右下方那道本来深陷石质里的刻痕,忽然间变成了一道隆起,附在其边缘的数十道细线,也随之离开了石面,竟给人一种飘浮的感觉。

  陈长生知道这是错觉,这是神识与天书陵发生联系之后,对真实视界的一种于扰。小时候在西宁镇旧庙里读道藏的时候,他看过很多国教前辈对观碑的记载,所以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并未感到吃惊,而依然保持着绝对的冷静

  所谓变化其实没有任何变化,那只是光影的改变,客观真实还在那里。

  无论阴晦还是暴雨,无论石碑上方有没有这座庐,无论碑面是湿还是于,看着是幽暗的,还是刺眼的,碑始终还是碑,碑上的那些线条,始终还是那些线条。然而碑文与民间流传的那些拓本相比,最大的区别不正在于这种变化吗

  位置是相对的,外显也是相对的。

  位置随参照物的位置变化,外显随环境而变化。

  想要确定位置,便需要确定所有参照物的位置。

  想要观察到不变的客观真实,是不是首先便要看懂环境对客观真实的改变?

  观碑者需要读懂的信息,需要明悟的道理,是不是就隐藏在这种变化里?

  站在庐前,陈长生看着碑文,保持着相同的姿式,很长时间都没有动。

  朝阳已然全部跃出地平线,朝霞远看着天书陵,送来一片暖意,晨林里的寒意渐渐被驱散,天书碑的侧面被染红,很是美丽。

  看着石碑边缘的那抹红,陈长生闭上眼睛,静了会儿,然后转身。

  他不再看碑,而是望向碑庐四周。

  林梢已经被尽数染红,仿佛将要燃烧,远处那些若隐若现的碑庐,更难确认方位。他从陵下走来,到了这第一座天书碑前,路便到了尽头,再没有路通往别的那些天书碑,然而都说天书陵只有一条路,那么这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