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九章:安史之乱,郭子仪_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帝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以太原为跳板,反攻安禄山大本营范阳,同时朔方军又是当时全国十大节度使当中,战斗力最强的军队。

  自然是安禄山的眼中钉。

  双方战争初期,因为无人指挥,从而导致朔方军接连大败,随后郭子仪走马上阵,对阵燕军高秀岩。

  郭子仪初期因为朔方军士气不振采取守势,高秀岩几次进攻皆被击退,燕军无往不利的攻势开始受挫。而此刻安禄山又攻克了虎牢关,围困洛阳。

  高秀岩,史思明为了配合安禄山也开始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高秀岩再次强攻郭子仪,但郭子仪顽强抵抗,反而是燕军自己有所损伤,就在高秀岩准备撤离之时,郭子仪敏锐的在这一刻抓住了时机,悍然出兵,一战击破燕军,士气大盛!

  这也是唐军对燕军的首次胜利,随后燕军后退,而郭子仪乘胜追击,收复重镇静边军镇。而此刻燕军援军再来,双方在静边军阵展开血战。

  军镇几度易手之下,双方都仍旧在互相撕咬,不断进攻。

  郭子仪要比任何人都明白,在这一刻,在这里获胜的重要性,遏制住了他们,河东地区的唐军就不再是被围困的姿态,自己也可以前往太原,解太原之危。

  他明白,高秀岩也明白,双方就要在此地厮杀,分出一个高下来,郭子仪为了打破僵局,猛然之间出奇制胜,在野战当中,以李光弼,以及仆固怀恩等人直冲燕军本阵。

  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本身就无比悍勇,冲击之下,燕军本阵大乱,乱战之中,燕军大将临阵被斩,刹那间士气大斜,兵败如山倒。

  郭子仪率兵猛攻,大破燕军,斩首七千。夺得了朔方的实际控制权。

  而燕军实力大为衰减,郭子仪穷追猛打,河曲再败高秀岩,收复云中郡,随后分兵前往雁门。朔方,河东两路唐军至此得以取得联系。

  郭子仪迅速的率领部队通过雁门关,向李隆基举荐李光弼,李光弼为了解救太原,走马上任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同史思明开始决战。

  常山一战,李光弼独自率军出战,于常山血战史思明,双方相持四十余日,最终以史思明无奈,退入九门县,郭子仪乘胜追击,围史思明于博陵,然而史思明固守,唐军进攻十日也未能下城,两人无奈,再回常山。

  而史思明也是军中宿将,立刻率兵追袭两人,而郭子仪则在此刻派出骑兵不断骚扰,白天游击,夜晚袭营,史思明将士不得休息,疲惫不堪,最终郭子仪一举出击,大破史思明,斩首四万余。河北之地几乎尽数被收复。

  虽然太原之围还未解,但继续打下去,也已经是木已成舟的事情。

  燕军此刻除了安禄山的部队已经攻下洛阳,正在攻打潼关,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之外,其余地方,都开始不稳,双方形势再一次的逆转,各地勤王军也在逐渐赶来的路上。

  潼关不破,长安不乱,李唐王室仍在,那么这一场叛乱指不定到此便彻底结束。

  然而。潼关一战当中,唐玄宗李隆基,却展现出了几乎不下于赵构,赵佶,赵桓三人的才华。

  先是受到小人蛊惑,两军阵前,阵斩大将高仙芝,封常清。

  两人都是当时之名将,然而却死于自己人之手,却是可惜,可叹。

  而随后命哥舒翰守城,哥舒翰也是名将,老持承重,在军中素有威望,整顿兵马之下,潼关守军因为大将被斩的士气,略有恢复。

  更加之于潼关城坚墙高,几乎可以说是固若金汤,然而......然而......”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