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朱安谈朝贡(求首订,月票)_大明:开局被活埋,洪武求我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有瞧不上四方诸夷的缘故,对于大明之外的世界,大明国臣都不是很感兴趣。

  “爷爷,关于这朝贡的事情,孙儿想用自己的法子,改上一改。”

  沉默良久,朱安开口说道。

  听到这话,朱元璋这次并未直接一口答应,而是开始沉思起来。

  朝贡贸易对于大明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到大明的边疆安危。

  在某种程度上,朝贡贸易,相当于大明对外的一种经济制裁的手段。

  可不是小看朱元璋的智慧。

  或许赚钱这块,朱元璋的想法不多,但是其政治眼光,朱元璋有着极强的嗅觉。

  现在定下的朝贡贸易,不仅彰显了大明的国威,而且很大程度上,让诸多小国形成了对大明朝贡的依赖,甘愿俯首称臣。

  朝贡,可不是这些小国想来就来的。

  比如有的小国,是三年一贡,有的两年。关系好的,比如琉球三小国,一年两贡都有过。

  在正常的历史发展中,今年的倭国因为统一的关系,要不了多久就会派遣使臣来和大明进行朝贡。

  原历史中,朱元璋对于倭国肯定有着极大的意见,不过也没有拒绝,而是直接定下十年一贡。

  没有达到朝贡的年限,小国的朝贡是会被大明直接拒绝的。

  且朝贡还关系到对诸多小国极为重要的互市。

  互市对于倭国,琉球这样的海外国度来说,自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对于西域等地,那是相当的重要。

  比如之前的李景隆,就是被派遣到西番负责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还是极为重要的。

  简单来说,就是以茶换马的概念。

  茶叶对于游牧名族极为重要,大明也很缺马,便是这番由来。

  大明沿袭了宋代的做法,设置了“茶马司”机构来专门管理茶马互市贸易。

  不仅如此,还设立了更为严格的管理体系来对茶叶的贮存、交易、运输、检验等环节进行监管。

  这种模式,类似于后世的物流体系,如包括仓库、管理人员、检验人员、物流配送等等。

  当时的茶叶设有专门的茶仓用来贮存,巡察有御史,验茶的配有专门的批验所。

  洪武四年,便设置了“茶课司”来对茶进行征税管理。

  只是朱元璋做商业的想法,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

  首先自然是直接垄断,官府专营。

  其次就是定价方面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同时也是打击游牧民族。

  在茶马互市中,核心的思想便是‘茶贵马贱’。

  不合理的比价交易,让不少商人铤而走险,走私的茶叶商人,能够在游牧民族里获取更大的利益。

  哪怕朱元璋为此严格把控,杀了不少走私商贩,但巨大的利益,依旧让人铤而走险。

  而游牧民族也通过走私,知道大明官府在价格上的强压,心中堆积了很多不满。

  毕竟游牧民族真的很穷。

  良马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也是很大的财富,价格上的不公道,让其积怨已久。

  所谓贡市一体化,朝贡贸易的进行,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大明的。

  即便是自己最疼爱的大孙,朱元璋也不会一口答应。

  心中沉思良久,朱元璋也并未一口回绝,而是问道:“关于朝贡,你有什么想法,和咱说说。”

  听到这话,旁边神经紧绷的蒋瓛,心中终于松了口气。

  朝贡的重要性,哪怕是蒋瓛,都是极为清楚的,当朱公子直接说自己想改的试试,蒋瓛吓得心脏都骤停了几息。

  真要是在这方面把陛下给惹恼了,有些事情的方向,可就不好说了。

  此刻的蒋瓛都不知道,在朱元璋沉思的这小段时间里。

  他的后背,早已经被冷汗湿透。

  ps:待会还有一更,其实加上这更,一共也有五更了,肯定不多,但也能勉强过去,对吧。

  今天的更新不算加更,包括之前的加更打卡楼,明天统计加更数据。

  不过就目前的加更数据来说,也就几天就能还清了,问题不大。

  最后厚着脸皮求一波打赏,那个上架活动的打赏解印,好像可以拿到后续推荐,很重要。

  曝光多,成绩好,码字自然动力更足了。

  昨日凌晨上架,没睡好,所以今天慢了些,但后劲还是很足的,请放心。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