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23章 纳头便拜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二十里外的建安土城前,此城占地极广,建于建安山城西南的平原上,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简陋的村庄,因为这些年贸易之兴,又无战事,这里倒是发展迅速,远超后面山上的军城,聚焦了数万户人口,城中有无数商铺作坊人口。

  不过城防简陋,仅有一个周长十五里的夯土城墙,城墙前有一条壕沟,毫无险固。

  事实上,高句丽占据辽东数百年,早就研究出了一套对付中原王朝讨伐的防御之法,就是依山沿河筑立山城,或立于山上,或围山谷为城,这种山城占据险要,控制道路,虽为险要易守难攻,却相对较小。

  主要驻军藏兵储粮,而在这些山城旁边,一般都于平原或河谷等平坦之地,再建一座容纳百姓的城池。

  一旦中原来攻,他们便把兵力和物资收缩在军城之中,据险而守,直到敌军撤退。

  几百年来,这种策略还是比较管用的,毕竟中原劳师远征辽东,本就路途遥远,再加上粮草补给不便,又辽东寒冷,一旦进攻都只有几个月时间,一旦攻不下就得撤退,否则辽东的冬天会让进攻者没有粮草补给,也无地避寒。

  高句丽人只要在山城里撑上几个月就行了。

  说不定等敌人无奈撤退时,他们还能再尾随在后伺机咬上几口。

  故此一直以来,都是军城和民城相依相辅,一山城一平地城,山城小却险,平地城大却无防。

  唐军前锋早就围了建安土城,也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如高句丽人一直做的那样,他们根本没有防守这座平地城的意思。

  一闻警报,只派出了些斥候远远盯着唐军,然后便开始组织平城的百姓撤退到山城去,只是时间仓促,而这些年平地城也发展迅速,有太多人口物资,没法及时转移。

  唐军轻骑又迅速到来,在唐军一轮冲锋过后,高句丽军便干脆放弃平城一切人口物资走了。

  “大约有一半人跑出城去了,现在城里还有约一半人堵在里面。”

  虽然城门紧闭,吊桥拉起,但明显并没有什么守卫。

  牛进达请战。

  秦琅对老牛说,“派人去喊话招降吧,我看他们也没有抵抗之意。”

  老牛点头,“我在这建安城其实也还安排了不少棋子的,不过看样子倒也用不上。关键还是后面的建安山城,包了一座山谷,周长十里,城中还有城,不好打。”

  秦琅神秘的一笑,“那也未必。”

  “三郎难道也还有安排?”

  “拭目以待吧。”

  果然,当老牛派出一位校尉,领着几个以前常跑建安的海商到城下喊话后,城里犹豫会,还是吊下几个筐子拉他们上去了。

  又等了不到半个时辰。

  南门缓缓打开,大唐魏国公秦相公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他的那封亲笔招降书,城中的那些高句丽各大家族最终决定不抵抗。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