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72章 大唐没人了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说是按丁授田,每丁百亩,但这百亩也只是个授田上限,实际上在武德初战争刚结束的时候,都做不到人丁百亩实授,更别说到贞观十六年此时了。

  中原地区,均田令其实早就已经停止了,因为已经没有地可授了。

  朝廷现在吸引移民唯一的诱惑条件就是足够多的土地,全部为永业世田,不以百亩为限,有一丁就授一百亩,妇人和中男也都每人授五十亩,这意味着如果家中人口多,可能真的能分到二三百亩地。

  在中原故乡虽好,可如果没有田地,总是不踏实的,而如果去了辽东,就算那边苦寒,但手中要是真有几百亩地,那可就能代代传家,几代辛苦下去之后,总能成为殷实的小富地主之家的。

  何况朝廷现在动员大家移民辽东,并不收回在中原的田地房屋等,允许大家卖掉,这又是一个不错的条件。

  为了鼓励百姓移民辽东,朝廷也是煞费苦心,反正房玄龄在给太子的奏章中就写道,把辽东高句丽人迁来中原,再从中原移汉人过去辽东,这一进一出,朝廷将要耗费巨资,而且没有十年,都难以见到些初步成效。

  每年往辽东迁十万人,十年迁一百万人,辽东勉强能够有些样子,但每年估计得耗费数百万贯钱甚至上千万,不仅是迁出迁进耗费钱粮,还有要维持在辽东的驻军,要筑城要屯田要修驿站要筑烽堡等等,总之十年之内基本上是只进不出的大窟窿,别想着两税啊商税这些东西。

  因为如果想迅速让辽东稳定起来,那么不仅要移民、均田,还得轻税薄赋,新移民肯定得先免几年税赋的,然后还得再减免个几年。

  辽东会是个财政上的大窟窿,且是持续性的。

  好在对此朝廷早有预料,皇帝也是一直有这个心理准备的,当初既然下决心要把高句丽人迁回来,再移民过去,就算到了这些。

  因此现在本钱再大,也得坚持。

  辽东是必须恢复的,还得迅速恢复过来,朝廷打下来辽东,不可能是让他荒着的,更不可能放在那里等将来又被契丹人、靺鞨人、室韦人什么的去占了。

  当年隋裴行矩当着突厥始毕可汗的面跟炀帝这样说辽东,“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汉世分为三郡,晋世亦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征之久矣。”

  大唐武国之初,内忧外患,李渊曾有意想要放弃和高句丽保持隋朝时那种宗藩关系,但是中书侍郎温彦博就进谏道,“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莬郡耳!魏、晋以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如太阳之于列星,礼无降尊,俯同藩服。”

  李世民也一再诏谕高句丽,辽东诸城,本皆中国郡县。

  李世民兵变夺得天下,一直都在努力的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