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41章 封王释兵权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甚至提议让乌孙迁回河西故地,可当时乌孙内讧,后来乌孙王派使者随张骞返回长安,见识到了大汉的日益强盛,于是同意和亲,大汉此后两位公主和亲乌孙,只是当时的乌孙国虽和亲大汉,却又与匈奴和亲,两边摇摆,终究未能与大汉一起夹击匈奴。

  左右摇摆的乌孙,虽占据了当时西域肥沃的七河流域,但最终却还是亡于内讧,直到魏晋南北朝初期,七河流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悦般,但与此同时,在七河流域依然还有一支部落自称乌孙国,甚至直到北魏建立后,他们都还向中原派使朝贡过。

  北魏希望联合乌孙共同夹击草原霸主柔然,之后乌孙被柔然数次进攻,战败后被迫西迁天山,最后南迁葱岭,与塞人同化,不再独立成国,从中原史籍中消失。

  虽然乌孙始终都没能成为过草原上的霸主,始终只是个二流的势力,但是他们与匈奴人一起击败月氏后,占据的七河流域,却是西域最为富饶的一块地方。

  七河流域,也一度是中原汉人王朝在西域的最西边界线。

  因为七大河流汇入夷播海(巴尔喀什湖)而得名,不过其西南的楚河(碎叶河)是例外,没有汇入湖中,其余六河依次在湖的东南东北汇入,其中伊丽河更是成为其西面最大的河口,并形成了一片近万平方公里的河口三角洲,沼泽遍布,水网密集,是一片最肥沃的绿洲。

  尤其是因为七河都是发源于天山山脉,雪山上的冰雪融化后的雪水往西汇聚,注入了夷播海,因为伊丽河的流量大,还使的夷播海形成了独特的西淡东咸的现像。

  西部湖水是淡水,东部是咸水。

  整个西域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几大地理版块。

  天山山脉分割南北,金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则又是西域的南北两端界山,在天山又有几条小山脉再分出了几个地理单元。

  准噶尔盆地、七河流域、费尔干纳盆地、河中地区、吐火罗等。

  在这些地区里,最适合农耕的就是七河流域,七河流域里农耕条件最好的则又是伊丽河流域,从中上游的伊丽河谷平原,到入湖口的河口三角洲,这里有充足的水源,可以为农耕提供充足的条件。

  其次是费尔干纳盆地,其独特的几乎封闭形状的山谷盆地,加上从天山上奔腾而下的雪水,都让盆地拥有非常好的农耕条件。

  而处于药杀水和乌浒河中上游地区的河中地区,也因水而富饶了一片片绿洲平原。

  七河流域的核心就是伊丽河谷,再加上碎叶河谷,加上夷播海的湖口三角洲平原。

  从汉朝到大唐,在西域立足稳固后,都无不例外的会在夷播海东面的七河流域建立屯垦军团,因为这里能提供丰富的粮草。

  甚至当年汉武大帝还曾试图夺取占据费尔干纳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