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1章 疯狂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他又岂不知情,只是对于皇帝来说,或者对于朝廷来说,也从来不是能够随心所欲的,他们做事往往更多的也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千事万事,也要讲一个缓急轻重。

  无疑,现在皇帝眼里,这僧道之事还排不上他需要立即处理的名单之上。

  可秦琅却告诉皇帝,这很有必要。

  “只要陛下一道诏令,臣无需灭佛寺,毁铜像,也能在旬日之间为朝廷筹得百万贯钱,以解朝廷眼下财政之困,并能对越来越势大的僧道给予约束。”秦琅奏道。

  李世民一下子心动了。

  钱不钱的倒不是很重要,他主要是也看不惯僧道势力太大了,当然,这话其实他自己也不信,他现在就是要钱,想办法搞钱,其它的都可以先抛一边去。

  “说出你的想法!”

  秦琅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朝廷可以开科举取士,那么也可以对僧道进行统一的管理,比如给僧道们也进行考试。

  当然考试不是目的,虽然通过考试也能把许多啥也不懂的假和尚道士们给分别出来,但最重要的目的却不是如此。

  秦琅的目的很简单,考试不过是个引子,真正重要的是由朝廷统一授给度牒。

  你通过了考试,朝廷就正式授你一张度牒,你就是一位成功登记在朝廷名单上的真正僧道了,是得到朝廷允许承认的,你可以持这张度牒出家,也可以外出云游,度牒既能当过所文书用,还能成为他们免受课役的凭证。

  当然了,光考试成绩过了也不行,发这张牒你还得交钱。

  “每张度牒十万钱!”

  十万钱就是一百贯。

  一张度牒收一百贯,每个僧道都交一百贯钱办张度牒,李世民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眼下全国的僧道尼冠加起来,估计不少于五十万这个数字,这里面肯定不全是真正的和尚道士们,若是参加考试,估计能通过的十之一都未必有。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若按秦琅说的一人一百贯办张度牒,朝廷只要卖出一万张度牒,就有一百万贯的收入啊。

  而秦琅还在那里说,将对天下的僧道尼冠们实行划片区管理制度,就如户籍一样,按其所在地不同,到相应地方办理度牒。

  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钱。

  比如说,你若是在岭南或是陇右那种穷地方出家,可能一张度牒只要一百贯。

  可你若是在洛阳或长安出家,在那些名刹大寺当和尚,那一张度牒可能就要三百贯甚至五百贯一千贯了。

  秦琅这样说,其实也是有历史依据的。

  武则天时,在洛阳建造大佛像,曾经向天下僧尼征税,每人税一钱。

  而到了安史之乱时,杨国忠前往太原筹措军费,出售僧牒,旬日之间就得钱百万贯。而在安史之乱后,唐朝更是把僧牒当成了一种财政收入补充的重要手段。

  甚至到了宋朝时,度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