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1章 蛮荒·秦城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绵起伏,也聚集了无数的南蛮子。

  站在四明山的八步岭上,可以看到山下的灵渠,当年秦始皇灭六国并天下,然后决心开拓岭南,命屠睢率军五十万南征,发为五军,每军十万,各占领岭南一个隘口。当时在赵城岭这边的一军,被蛮越堵住不得进,军饷转运困难,三年难以突破。

  后来秦军修建灵渠,在湘江和漓江之间挖了一条七十多里的人工运河,打通了分水岭,使的两边成为坦途,当年为修这条灵渠,历时六年。

  七十里修了六年,可知道这条灵渠修建的艰难。

  但灵渠的重要性,在其修建好后的八百多年里,都一直成为中原与岭南之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和运河。

  汉朝时交趾九真征侧、征贰姐妹起兵造反,马援就是率汉军从此下岭南。

  岭南虽说有五岭关隘,但从秦到唐,最重要的一个通道关隘就是越城岭的这条关隘。

  杨广时曾发岭南之兵征林邑国,当时朝廷大将也是自灵渠抵桂州,征召冯盎、宁长真、陈世略等岭南土王们集结兵马南征的。

  挖通一道山,联通两条南北不同走向的水系,这还是在八百年前的秦国,秦琅都不得不感叹这工程的伟大。

  灵渠可不止是挖条沟那么简单,他的诸多工程技术就是到了两千年后都依然很伟大。

  湘江北去,漓江南下,相悖而行。

  八百年前,大秦的工匠,却将他们连接起来。

  灵渠称为渠,确实很小,比不上运河的雄阔,但其伟大却丝毫不亚于大运河,秦琅这个来自千余年后的人,站在这,都要感叹不已。

  当年秦人在湘漓二水相距仅八里处,筑坝分水,此处水流平缓,有利断流筑坝,且地处湘江上游,水位相对要高,筑坝拦水后,水位进一步提高,再开渠引水直接注入漓江支流始安河水。

  灵渠还分为南北渠,南渠开凿,解决引湘入漓问题,再开凿北渠,使水流平缓,让南来北往的船只能够顺利通航。

  北渠自分水塘往北,蜿蜒于湘江右岸平原再入湘江。站在四明山居高临下可以看出,其实北渠若直线开挖,也不过三四里,但为了平缓坡降,北渠转了两个大弯,形成了两个大S型,延长了渠道六七里的渠道,让坡降变缓,河面变宽达到三到五丈宽。

  不过在枯水期的时候,灵渠其实也有水量不足的问题,需要定时清淤,还要用纤夫拉纤,甚至还得通过陡门来调节水量,让船只平缓通过,整个灵渠三十六座陡门。

  只是现在,这座伟大的水渠却被破坏了。

  渠道本就因隋乱而淤积,现在又被蛮子们故意以木石塞阻,陡门也被破坏。

  灵渠崩坏,舟不能行。

  灵渠沿岸,过去是一片被灵渠水浇灌的良田,如今水涵洞被破坏,渠水毁堤冲毁良田。附近本是阡陌纵横村庄遍布的田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