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八章 在河之洲(五)_诗情画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抄录,真乃羞愧难当,不比凌迟处斩好到那里去。

  大家自是好奇两位国夫人抄的竹册是什么内容,有人说是刑罚律例,先让抄一百遍在处置,让她们以后都不敢犯了。

  马上就有人反驳到,刚刚懿旨上都说了,“望日后谨记竹册所载故事要义”是一则故事啦。

  “那会是什么故事呢?”有人问。

  “这个就不知道了,可能跟打架有关,也可能跟布店有关。”有人答。

  “我们周朝有什么传说故事和国夫人当街打架有关吗?”

  “不知道,民间的传说、故事那么多,谁都能记得住啊。”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着竹册上的内容,两位抄录竹册的国夫人,看着竹册上的故事、听着人们的对话,额头上都是汗,因刚刚慕容女侍说,要是字迹不清或抄错,还要重抄,两人此刻别无他法,只得耐住性子,小心翼翼的写字。

  第一份故事,在万众期待中抄完了,慕容樱检查过后,交给了卫英,卫英命亲随张贴在了国都城中最显眼的布告牌上,众人期待已久,自是蜂拥而上去看,识字的便把宣纸上的故事读了出来:

  让墙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都城今犹在,不见当年商鞅王。

  读到此处,大家便都知道竹册上是什么故事了,这是一个很早之前的故事了,当时吴家和张家比邻而居,院子之间有一条供大家出行的小路,有一天吴家修房子,想占用此路,张家不同意,两家人因为一条路,闹的不可开交,直接就闹到了县衙。

  因吴家和张家的家主都在国都城为官,县衙忌惮两家人身份,不敢妄下定论,张家人一气之下,给在国都城为官的张大人写了封家书,让他主持公道。

  张大人当时是周朝的大学士,看罢家书内容,很是生气,便提笔写下刚刚的那首让墙诗,寄回了张家。

  收到回信的张家人醒悟了,主动让出了三尺地来,吴家被张家的做法感动了,也主动让出三尺地来,两家人从此冰释前嫌,都过上了平和安定的日子。

  众人念过让墙诗,读完故事,都默默的摇了摇头。

  “哎,这堂堂的诸侯国国主和国夫人,竟然不如一个前朝的大学士有度量。”

  “是啊,一块荒地争了半个月,听说还在朝堂上打起来了呢,起先我还不信,读书、识字的一方诸侯,怎会在朝堂上拳脚相加呢,你看如今,这两位国夫人当街在布店因为一匹布,就敢大打出手,还不是因为背后有人撑腰吗?”

  “是啊,你说圣上和皇后娘娘又不能把他们怎么样,都是些小事情,真是会给人出难题。”

  “这样一看,还不如让我这个升斗小民来当诸侯国国主好了,我都比他们还要大度些,家里的苹果树,长到了邻居家的院子里,邻居摘了吃,我都没说些什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