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六章 语惊四座_大国制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释,而是把目光再度投向了台上的徐光先。

  这些,不就是徐院士您一直想说而又没有说出口的心里话吗?

  我现在帮您说了!

  他之前每年都有举办相关的讲习班,为什么屡屡碰壁失败?

  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不作为,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徐院士说话比较委婉,毕竟他一直都是以京城大学教授的身份,而非官方身份来给大家宣传这套具有优势的方案!

  可是在华国,尤其是80年代初的华国,什么最有效?

  那当然是行政命令!

  而钟白很清楚,上一世的徐光先博士之所以要等到1984年才把这套理论真正用于生产实践,并且获得成功,除了他自身不懈的坚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华国稀土的创始人江泉龙在1984年从国企下海,以3000元的身家在苏省宜兴创办了一家乡镇企业,从无到有做大之后,才在华国掀起了一阵“串级萃取法”的旋风!

  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但如果按照上一世的节奏,今天自己随随便便回答一遍这个问题,台上的徐光先院士又用他那温和的语气给大家讲大道理的话,那么就太浪费了!

  自己既然重生到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能提前两年把江泉龙本应在1984年才发出的呼喊,提前到今天喊出来?

  更何况,在这间教室里,不仅仅只有自己和徐光先院士,还有十九位工业部精挑细选的稀土高级人才啊!

  假如自己这么一喊能让这十九位稀土高级人才的思想也同样发生正向转变的话,这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在他们的脑袋里燃烧起来,还能影响更多人!

  上一世,正是因为这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被点燃之后,从1984年到1985年短短一年时间,全华国稀土行业生产链的企业总数,就从之前的不到800家猛增到后面的超过1万家!

  而且增长的主力军,还不是大型国企,而是嗅觉更加敏锐的地方国营厂和私企!

  他们的提前入场,又带动了一贯反应很慢、但体量较大的大型国企,也就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华国稀土行业才慢慢从阴霾中走出来,开始迈向阳光灿烂的春天呐!

  而在稀土行业上长期骑在华国人头顶拉屎的欧美人,不得不给这段历史加上了一个令他们记忆深刻的名称——“华国冲击”(ChinaImpact)!

  看着台下纷纷指责钟白胡说八道的同学们,沉浸在震惊中的徐光先突然反应过来,重重的将旁边的黑板擦一拍,喊道:“大家都安静!”

  这个钟白,说出了自己一直想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尽管直接粗暴了一些,但是搞科学的人最喜欢听的不是那些婉转动听的谎言,而是真话!

  徐光先觉得自己必须要说点什么,否则那位年轻的钟白就会因为自己今天提出的问题而莫名被其他同学所孤立。

  “钟白同学的用语措辞是偏激了一点,但是!”徐光先的语气陡然加强:“他描述的这4年华国稀土发展现状却是不争的事实!”

  “咱们这虽然是工业部组织的培训班,但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在京城大学这座具有解放思想优良传统的高校里,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组织培训,我个人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听上去不好听,咱们就不说了。为什么要让大家来培训?就是要在这短短的十五天时间里,让各位对现在华国稀土业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否则,我们和那些西方国家的差距不但不会缩小,还会越拉越大!”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