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宋念要拜师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她听了宋念未来老师的身份,深觉老宋家祖坟冒了青烟,简直都要喜极而泣了。

  宋筠虽然看过不少古代背景的小说,知道一个一辈子都在翰林院的人,大概率是不太受重用的官员,但是对他们家的身份来说,翰林也是高攀了好么。

  现实中可没那么多寒门子弟十几岁就被宰相看中,又教读书又送闺女的,更多是上层圈子里互相提携和分配利益。

  宋念这么多年都只能在黎阳县独自学习,隔段日子给表哥写信请教,就可见宋家这样的人家,想找个进士当老师,有多难了。

  对这次拜师,宋家都很重视,哪怕成年人拜师,已经不需要像小孩子入学那样礼仪繁复,但最起码,宋老太太作为宋念的亲娘,是得去一趟的。

  老太太都去了,别人也没什么事,干脆一起去认认门呗。最后决定,全家都上门拜访的。

  宋念歉意地看了眼妻子,似乎是在说,去岳父家又得推迟了。

  沈氏很能理解,毕竟前途更要紧,而且如果丈夫长期在府城,他们肯定也是要搬来的,到时候和娘家在一个地方,还怕没机会去吗?

  李氏听说了宋念拜师,也觉得是个大喜事儿,不然亲戚们中就自家夫君一个人出了头,难免有些孤木难支。

  她很贴心地替他准备好了拜师礼,古礼是六样,芹菜、红豆、红枣、莲子、桂圆、肉干,都不值什么钱,但各有寓意,为表示郑重,是一定要有的。

  但只准备古礼那就是傻子了,旁的也得添几样,不用太贵重,更不能显得太生分,投其所好最好。

  最后,王璞赞助了一套前朝某大儒的手迹,其实这属于对方早期作品,学术价值不算高,但这大儒姓郑,恰好也是晋州府人,人生前期经历和郑翰林有些相似,都是官场不太得意,不过人家回乡著书立说,开办书院,最后成为一代大儒。

  你瞧,文人拍马屁都这么文雅,要是宋筠,大概只会说一句“啊,您这么厉害,一定也能名留青史呢呢。”

  而王璞送本书,肯定是比宋筠那么说要更好看了。

  更何况,读书人嘛,尤其是此生最得意的就是考下进士那一天的读书人,你祝他“大富大贵”“官运亨通”,他会觉得这是在玷污他的清名。

  相反啦,你如果说他和某个不慕名利的名人很像,那他就觉得你是在夸赞他。甚至觉得你和他心意相通。

  沈氏前几日被宋筠看到的、正在缝的衣服,其实也是给郑翰林做的。左右如今的衣服都是宽袍广袖,而且老人难免有个驼背、发胖之类的问题,那么尺寸大致合适就可以,不用太准确。

  就宋念所说,郑翰林旁的不太在意,尤为爱美食,是个是个偏爱民间小吃的老饕,难免有点小肚子。沈氏还心细地把腰围放宽了一些,衣服的前摆比后摆做长了一些,想必穿上就很舒服了。

  有衣服,有书,宋筠又以单身……不是不是,是弹琴几月的手速,做了个奶油蛋糕,再加上几样瓜果,那就差不多了。毕竟这只是个心意。还是要交束脩的。

  ------题外话------

  今天我们这里天气超好,可惜不能出去玩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