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9章 王珍这一家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筠迷迷糊糊地半闭着眼睛听他们闲聊,对于王珍一家人,宋筠可以说是不见其人,不闻其声,但每年看其信了。

  而且,她对这家人一直抱有特别大的好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一家人一直在南方,而且每年都会往黎阳县寄年礼。

  南方嘛,别的不说,水产还是挺多的,什么鱼干虾干海带干,腌鱼腌虾腌螃蟹,还有鱼虾酱螃蟹酱。

  而北方不比南方,鱼虾产量少,古代的运输成本又高,并没有多少有效的保鲜措施,因此在黎阳县这边,普通的鱼或者河里的小虾米还算常见,其余的就很难买到了,就是有卖的,也因为卖得贵以至于家里不太买来吃。

  不仅如此,还有笋干,笋这种东西,晋州府干脆就不产,因此,笋干是极为珍稀的,一旦被大商家从南方运了来,先在高门大户过上一圈儿,剩下品相不好的才会高价卖给普通人家。

  绕是大家都晓得笋能提鲜,做汤好喝,也对笋干敬而远之,用宋老太太曾经的话就是“嚼这树桩子,我还不如吃点羊肉呢。”

  不过,这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态度,随着王珍偶尔往宋家送笋干之后,就消失不见了。

  主要是王珍和兄弟们一样,也对舅家极为看重,每年给娘家送南方的土产,必是要给舅母捎一份儿的。

  而对宋筠来说,最妙的是,除了笋干和海带在家里的受众多一些,其他的东西他们都不爱吃,觉得腥气。

  可宋筠喜欢啊,每次王珍寄来的,都够宋筠仔仔细细地单独享用一个月了,她能不喜欢这家人吗?

  王珍一捎信儿说要回来过年,不说王家如何轰动,宋家也忙碌了起来,宋老太太难得地多给儿媳妇拨了些年货的经费,让她多置办些稀罕的食物,又让她扯几匹布料,买些文房四宝,等着给王珍的孩子们准备礼物。

  千呼万唤中,王珍带着几个孩子以及几房下人、十几车行李,先回了黎阳县。

  安顿清楚后,王珍才带着孩子们又到了王璞家,之所以没有王珍的丈夫许志清,是因为他要先回京拉拉关系。

  许志清父母早逝,是被叔父叔母养大的,出息后俸叔父叔母为亲生父母,甚至在他们去世后,还守了三年的孝,为他们披麻戴孝、养老送终后才在同年的帮助下重新起复。

  因此王珍并无公婆需要伺候,把行李一甩,就能去弟弟家住了,只等着临过年的时候全家回去祭拜一番也就够了。

  与此同时,宋姑母夫妻俩也带着二儿子一家到了府城。

  没错,就是王琦一家。

  陈氏也被放出来了,主要是她儿子都快成婚了,再关着也不好看,而且王珍一家回来了,宋姑母觉得让女婿看到自家的矛盾也不合适。

  在提溜着二儿媳妇的耳朵仔仔细细嘱咐了半个月,直把陈氏念得眼冒金星,宋姑母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