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 决定去京城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门口碰到了赵雁林。

  也是巧了,宋念还准备明天去寻他呢,没想到他自己撞上来了。

  赵雁林正是为了去京城的事而来,他偶然从女儿处得知了大舅兄要下场,还可能带着全家去,想着自己最近和大哥在商量的事,就决定过来和宋念通通气。

  宋念都三十多岁了,觉得再不下场就有些晚了,更何况赵雁泽呢,再加上因为岳家的态度,他越发觉得得抓紧时间立起来,省得被人小瞧。

  赵雁林虽然没这方面顾虑,但读了二十多年书,说不想经历最后一场考试,那是假的。

  总之,大概是觉得这次的机会的确不坏,亲朋故旧的,宋念还没怎么打听呢,就搜罗出五六个要去京城应考的,其中也包括终于下定决心的王琦。

  不过,有意向带着家眷一起去的,宋念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儿了,别人最多是想着带个十几二十岁的子侄,既可以帮忙做事,还能带着长见识。

  只有宋念,在得知某个近几个月认识的朋友也要去应考,并且他岳家还有商队边行商边护送出息的女婿一同去,宋念心中的天平,就无限度地偏向了带着老娘妻儿一起去了。

  毕竟,商队有专门护送商品的青壮,还有早就趟熟了、基本不会出问题的路线,这样的好事,下次可不一定能碰到了。

  宋念顶着新朋友诧异又一言难尽的目光,若无其事地问了是否可以带家眷,得到允许后,就回家和妻子商量了。

  说实在的,如今全家这几口人,三个孩子先不提,这事就是他们折腾出来的,哪怕是宋老太太,在孙子孙女吊出来的胡萝卜面前,都妥协了,只有沈氏,还没给个准话。

  宋念还是很会摸妻子的脉的,第二天,夫妻俩就宣布,等秋天的时候,就动身去京城,全家一起。

  说是秋天才走,但也只是三四个月的功夫了,古代和现代可不同,不是带个钱包和手机就能尽情去浪的。

  像这种全家出远门的大型活动。说句夸张的,马桶都得带好几个,因为运气不好的情况下,可能赶两三天路才能碰到驿站。

  也就是随着人家的商队出行,水不用自己带了,不然为防找不到干净的水源,水都得带几大瓮,那可就真的辛苦了。

  宋筠来到古代后,出过的最远的门就是从黎阳县到府城,三四天的功夫,那个时候虽然也带水了,但鉴于宋筠前世坐火车的时候也得自己带水壶,所以还没什么实感。

  如今一听去京城得按瓮地带水,宋筠真的很想说,古人的出行竟然都不方便到这个地步了吗?

  其实穷苦人家遇到不得不出门的情况,又没有马车驴车牛车,行李都背不了多少,更何况背够用好些日子的水了,那人家也得过日子啊,普遍是沿路找水源,实在不成就去村落里找户人家讨水喝。

  不过宋家如今的情况,倒也能讲究一些了,好歹家里有考生,不能为了省这一点钱和力气,让宋念去喝不干不净的水吧。

  水的问题不用担心了,吃食就是重头戏了,不仅要保证能吃饱,还得最大限度地保证能吃好。

  这就要提到古人出门时,一种很重要的食物,路菜。

  ------题外话------

  唉,今天真的见识到人性的龌龊了,倒不是多坏,就是让人忍不住发出感慨“您至于吗?眼皮子就这么浅?”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