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6章 闹矛盾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香也不贵,都是常见香料,制作方法也不费事,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行路途中,大家没什么功夫特意去买。

  所以,用了林金宝的香,谁也没觉得这人情多么贵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去还。

  无非是几个举人给自家子弟讲课的时候带着林金宝,或者是带了什么味道不错的路菜多分给他一些。

  奈何旁人都和和睦睦的,总有人跳脚,比如周文的侄子,周岱,他深觉风头被抢了,又觉得林金宝果然是商人子,只会用鬼蜮伎俩钻营。

  一开始大家都没看出来有什么不对,毕竟周岱一向是一副高傲表情。

  周岱看不起学问不如他的,又不愿意凑到学问比他好的人面前,而他最看不上的,就是林金宝,哪怕他这趟出行,仰仗的是林家的商队。

  一直到林金宝和宋策混熟了,终于忍不住对着新认识的小朋友抱怨了几句。

  而且周岱的话,说得的确难听,让看在姑父面子上不愿意计较的林金宝都觉得被侮辱了,又不想让姑父为难,只能和宋策说了。

  其实宋策和林金宝这对组合,看起来还是有点怪的,毕竟俩人性格很不同。

  但也可能是宋策话少,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又不会对商人有什么偏见,让林金宝觉得很受用,于是一来二去就混熟了。

  宋策知道的事,宋筠和宋箴也很快就知道了。

  兄妹三人嘀嘀咕咕地评论了一番,最后都达成了一个意见,那就是,周岱这个人不值得深交,最好是到了京城就利利索索断了联系。

  而且,宋筠兄妹三人一致觉得,周家人的人品都得打个问号了:

  周岱这种人,恨人有,笑人无,对着商人谈品格,对着读书人谈家财,未免太心思狭隘。教出这种子弟的人家,还把他当做最出息的孩子培养,你指望他们多厚道?

  怎么说呢,其实周岱看不起商人,宋筠觉得问题不大,这是这个时代最主流的观念了。

  就是穷得叮当响的农户,面对商人,哪怕在钱财上比不过,也会从身份上觉得压过商人一头,恨不得自豪地说“我家可是八辈贫农,不是他们这种奸商能比的”。

  但,宋筠很反感“端饭吃饭,放碗骂娘”的行为。

  说不好听的,周家真这么清高,干嘛去娶商户女?为了给林家抬咖吗?

  说到底是各取所需。

  周家想借林家的钱供读书人,毕竟一个读书人从启蒙到考进士,约到后面越费钱,很多人家供到秀才就供不起了。

  而林家一是为了借势,方便行商,二想必也是为了从家中子弟中挑几个有天分的转换赛道,最终达到官商勾结的大圆满境界。

  两家人的考量都无可厚非,就是宋老太太,当年给儿子相看的时候,也不是没想过找个商户人家,儿媳妇能多多陪嫁钱财。

  虽然她最后被识文断字,又在府城有地的沈氏迷晕了头,但也证明,这个时代,类似的结亲方式是很常见的,也并不算辱没了读书人。

  既然你情我愿,各取所需,那周岱摆出这副嘴脸是干嘛?

  宋筠觉得不太好,又见自家亲爹和周宇走得很近,怕他因为太过相信这个朋友,以至于在最重要的考试时被人使绊子,最后还是对宋念说了这件事。

  虽然考虑到林金宝不愿意被姑父知道的心意,宋筠特意嘱咐了宋念不要去和周宇说这件事,他心中有数就好。

  可宋策却还是难得地对宋筠发了脾气,觉得她不该把自己朋友的私事告诉长辈。

  宋筠真是辩无可辩,虽然觉得抱歉,但她想了想,如果重来,她还会这么做。

  她也是从少年时期过来的人,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不乐意让长辈插手。

  如果有谁听了秘密后扭头告诉长辈,那就是打小报告的告状精。

  可宋筠又有成年人的思维,习惯于做事先考虑对自身的危害。

  就像周岱对林金宝的态度体现出来的问题,如果宋念不知情,那他可能会一直把周宇当做值得结交的朋友,一旦对方有坏心思,那岂不是被坑了?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