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6章 产业整合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时候常用的记账方法,还是单式记账为主,可能大商户或者朝廷户部的记账法会更科学一些,但像普通账房,还真是能力有限。

  宋筠一开始也有试图在自家铺子推广现代一些的记账方法,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家对账。

  但效果并不好。

  如今隔了几个月再看,最多是比之前清爽了一些,但还得自己再罗列一遍。

  不过这也不算为难,因为还有白芷呢。

  白芷来宋家的时候就是白纸一张,除了家务活以外,几乎什么都是在宋筠身边现学的,所以宋筠很多不好对父母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无论是观念还是各种知识理论,她也都能很快接受。

  比如这个记账,其实自从宋筠想到要开铺子开始,就一边从空间里找资料自学,一边让白芷很在身边看了。

  这不,她也能磕磕绊绊整理账本了。

  陈春花也站在一旁默默看着,她其实也看不懂,毕竟基础几乎为零,走都没学会,哪能跑起来,但还是努力去记忆这一切,想着背下来,日后慢慢学。

  乍一看,其实账本的问题并不大,记录得也够清楚。

  比如豆渣,这东西在村里,百姓舍不得扔就会留着做成饼晒干,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口粮,即使人不用吃,能拿去给牲口补充营养也是难得的佳肴了。

  但对宋筠他们来说,就很鸡肋。

  可以低价卖,但这几个月正是农忙的时候,家里粮不够吃的人家,壮劳力多数也短缺。

  对他们来说,种地就够费力气了,哪还有精力去买豆渣回去做成饼晒干呢,贵是不贵,可费力气和柴火。

  买的人少,剩下的就只能被放馊了,还得雇人清理掉。

  由宋筠他们雇人去晒干再卖,又不值得。卖的价格连人工成本都覆盖不了。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卖不上价,留着也没用,那干嘛不白送?

  这肯定更不行了,一旦他们白送,只怕在作坊里干活的村民会想方设法增高损耗率,以便占更多的便宜。

  宋筠能从账本里看出来,宋安一家真是找了不少办法想把豆渣在变质之前变废为宝,然后在三月份的时候,和邻村养猪大户达成了合作关系。

  但卖价也不高,一天的豆渣整整能拉三四车,也只卖出二三十文,也就是运输不用他们去做,不然就是赔了。

  像这种账,其实他们不记,宋筠也不见得知情,知情了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毕竟这一块的收入,其实她已经默认是挣不到了,只要不让她赔钱雇人处理垃圾就行。

  但他们记了,宋筠也就更欣赏他们的行事风格一些。

  不过,还是怪可惜的。

  宋筠心说,还是产业链不够整合啊,不然也不至于豆渣这种好东西只能贱卖给别人。

  其实想一想,他们家有卤肉铺子,有豆制品铺子,有田地,完全可以把田地扩为农庄,搞个生态循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