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1章 生意上的事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秦州府么,到时候肯定得拜托他的,不过你离得到底是比我们近一些,肯定得多照看一二。”

  这样啊……

  宋筠觉得还不坏,他们去那边过日子也是需要钱的嘛,如果可以顺便开展生意,不仅方便,还能让宋老太太和沈氏靠此打入当地的贵妇人圈。

  开分店的提议一致通过了,接下来是股份变更问题。

  最初,因为考虑到两家共同出力,且宋家提供了最初的方子,所以哪怕是借了王家的势和李氏的人手和铺子,宋家的分成也不低。

  可如今不同了,宋家很明显是没什么精力再关注晋州府这边的铺子了,再拿那么高的分红,就有些占便宜了。

  所以宋念和沈氏主动提出减少自家的分成。

  王璞却有不同意见:

  一个是宋家如今也起来了,从当年需要被王家庇佑才敢把生意做大的人家,到可以和王家互为倚靠,那王家的作用性就低了。

  另一个是,既然考虑到要去秦州府开分店,那新店肯定是宋家出力更多。

  一个觉得自家的分成要降低,另一个同样,两家人就跟聚会后抢着买单一样,互相推拒,看得宋筠恨不得大喊一声:“你们不要再打了!”

  你来我往地客气了半天,最后的结果是,股份不变,但秦州府新开的分店,要分给唐家或者当地其他人家的分红,从王家的分成里扣除。

  这其实是变相地提高宋家在分店的分成,自然也能让宋家更积极地推进这件事。

  这是最大的一项生意,此外还有豆制品生意,这就是以宋筠为主的了。

  沈氏想锻炼女儿的能力,也没上来就提供现成的意见,任由她自己先去和宋安一家商量。

  宋筠其实有点为难。

  现实点说,这门生意其实更适合当做扶贫项目来进行:

  技术含量不高,入门门槛低;

  原材料是土里长的,黄豆的生长范围又很广,即使是西北地区,也可种植,这意味着上游环节的成本被无限压低;

  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劳动力多,属于是没地没壮劳力的老弱妇孺家庭也可以通过做一些零碎工作赚取生活费。

  虽然类似的土特产产业,她还可以在空间再找到不少,可经过验证的、已经形成小规模闭环的,目前却只有这一项。

  宋筠是很愿意借此帮助宋念在秦西县开展扶贫工作的。

  但也因为是这样,其实很难带着宋安一家入股。

  而宋筠对这门生意的定义,其实不以盈利为目的,当然不能赔钱,但势必不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但宋安一家又怎么会愿意为宋念的仕途买单呢?即使心里知道宋念好了他们才会更好,可看着真金白银被人挣去,只怕也会心里嘀咕吧。

  这种分歧,一开始或许不会影响到两家的合作,可日子久了,难免不会产生隔阂。

  更重要的是,宋安一家没有表现出在这门生意上不可或缺性,单靠苏氏的手艺和管理能力,还不值这份价。

  宋筠要拆伙,谁也说不出她的不是来。

  毕竟宋安一家最初一无所谓,做豆腐的手艺也没多高明,如果不是宋家提供钱、提供方子、提供庇佑,宋安一家也挣不了这两年左右的钱。

  可宋筠还是愿意好聚好散的。

  好歹是同族,宋安还替宋家做着账房,在他们离开的这多半年来,苏氏带着孩子们一直兢兢业业在工作,丝毫不打算糊弄她。

  人家厚道,宋筠也不愿意太冷酷,还是得把握好分寸的。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