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3章 咏芙蓉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律的基础。

  在两汉三国时吟唐诗,时人听了会觉得这诗连韵脚都不对,只能当作打油诗。

  而在这时吟南朝诗,就没有这些问题。

  却说花厅内众人听完曹恪咏的诗作之后,大感震惊。

  不是说曹棘奴只会作打油诗么?

  这首咏芙蓉之诗不就是短小精湛的乐府篇章么?

  韵脚也没什么问题,读起来朗朗上口。

  赵五娘不禁惊得有些呆了,愣了片刻,点头赞道:“贤侄此诗,颇有情韵。”

  蔡琰也夸赞道:“贤弟写得极好!我听此诗时,心中便不禁想到荷花含苞待放之景。”

  曹恪见赵五娘和蔡琰母女听了自己咏的诗歌之后,态度大变,深感震惊,心里不禁有些得意,暗道这毕竟也是后世名篇,不好才怪。

  蔡谷也是懂诗的。他细细琢磨一番,说道:“贤侄此诗意味深长。”

  丁瑶似乎没明白蔡谷的话是什么意思,秀眉微皱,问道:“意味深长?”

  蔡谷颔首道:“‘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这一句足见棘奴有在这乱世之时奋发图强,一展抱负的心志。”

  他稍稍转头,望向曹恪:“贤侄,是这样么?”

  曹恪想不到此诗还能被这样解读,加上自己确实有在这个时代一展所长,建功立业的大志,因此含笑点头,并“嗯”了一声。

  蔡谷见曹恪承认自己确实心怀远大志向,当即伸出大拇指,笑道:“贤侄心怀壮志,不愧我大汉朝的好儿郎!”

  曹恪被夸得顿觉肉麻,拱手笑道:“世伯太过誉了。”

  蔡琰这时问道:“贤弟其实是会写乐府诗篇的?那怎么又写打油诗?那《悯农》确实是打油诗。”

  曹恪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时丁瑶道:“那首《悯农》是棘奴去年夏天在路边胡乱吟的,后来他大伯听了,觉得诗体、韵律问题都很大,就送了几册《韵书》给他,并用心教导,才让他有了今日在你们家中班门弄斧的底气。”

  蔡琰恍然大悟,道:“原来是曹世叔教的。”

  曹恪也趁机把自己写诗功力大增的功劳归结到曹操身上,说道:“是啊,舍伯父教得好!”

  自己一个文抄公,在一年前还只会抄打油诗。

  一年之后,却能写出深受好评的正宗乐府短篇,别人自然就会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自己总不能说是抄的吧。为了避免别人质疑,最好说得了名师指点。

  名师有一位现成的,那就是自己的大伯曹操。

  曹操不就是后世公认的一代文豪么?

  正思量间,曹恪听见蔡谷对赵五娘说道:“现在棘奴已经作出了一首小诗,大嫂刚才也十分赞赏,不知是否可以判定他过关呢?”

  赵五娘不太想让蔡琬嫁进曹家,只因曹家的名声不好。

  可这门亲事,族长却是支持的。

  她又不想得罪族长蔡谷。

  她知道自己是个新近丧夫的寡妇,和自己的孩子在蔡家庄园里相依为命,以后少不了有事要求族长和族人帮忙。

  抹了族长的面子,把他得罪了,对她这个妇道人家有什么好处?

  赵五娘思前想后,还是说道:“当然过关了。”

  “既然如此,大嫂可否答应这门亲事,将贞姬许配给棘奴?”

  “这……”赵五娘还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她望了望当初给自己出这种赋诗主意的蔡琰,希望女儿能出来帮她说句话。

  蔡琰似乎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将脸稍稍别过去,避开母亲的目光。

  赵五娘见大女儿不说话,于是又指曹恪,问自己的小女儿蔡琬:“贞姬,为母将你许配给你这位曹世兄为妻,不知你可愿意?”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