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章 府兵制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署来管理为好。”

  曹恪心说那就把隋唐时的卫府制搬过来好了。

  打定主意,便说道:“大伯管不过来的话,干脆在帐下设置十六个卫府。每个卫府遥领若干折冲府,同时管理您的宿卫营。

  “当然,不管是卫府还是折冲府,对府兵都只有平时的管理之权,无战时指挥之权。战时您可另派亲信之人担任都督,指挥府兵作战。战事结束之后,都督回来复命,交还印信,而府兵们则回各自的折冲府。您以为这样的制度如何?”

  曹操讶然道:“设十六个卫府?要设那么多做什么?现在只设置两个就够了,以后再酌情增加。”

  曹恪想想也对,曹操现在只是个普通军阀,势力范围只有一州之地,帐下宿卫亲兵也只有两千余人,差不多两部人马,不需要设置那么多的卫府来管理。

  想到这里,随即点头道:“那暂时就设置两个吧。”

  曹操道:“为了区分,我给两个卫府取个什么名字为好?”

  曹恪打算直接借用唐朝卫府的名称,于是说道:“名字小侄想好了。”

  “说说看。”

  “这两卫,分别叫做左卫府和右卫府。左卫府主官为左卫校尉,右卫府主官为右卫校尉。”

  历史上唐朝时期,十六卫的主官都是大将军,比如左卫府的主官就是左卫大将军。

  可现在是汉末,曹操只是个占据一州之地的军阀,官职是自领的兖州牧,同时兼任奋武将军。

  这奋武将军还是当年参与讨伐董卓的时候,盟主袁绍“表”的。

  他现在可没资格设置什么大将军之职。

  曹操听了曹恪的提议,轻拍案桌,哈哈笑道:“好,都依你。”

  他又对荀彧和任峻道:“我打算在东平国境内试行均田和府兵之制,文若以为如何?”

  荀彧问道:“不知主公怎会选择在东平试行那两个制度?”

  “是这样的。”曹操手指曹德,对荀彧道:“我昨天和舍弟说,让他代理扬武校尉,领东平相,他同意了。”

  荀彧望着曹德,道:“仲道暂代校尉并兼领东平国相?”

  曹德点了点头,道:“不错,家兄让我六月初八动身前去上任。”

  曹操又手指曹恪,对荀彧道:“我同时让舍侄在舍弟帐下担任军司马,辅助其父处理军务。”

  荀彧稍稍转头,望望曹恪,微微笑道:“如此甚好。”

  曹操对曹德道:“贤弟,我给你两年时间,在东平试用均田、府兵两制,到时看看效果,再决定是否在兖州全境推行。”

  “小弟遵命!”曹德拱手应命。

  曹操又对曹恪道:“贤侄在这两年时间里,要好好辅佐你阿翁,不要让我失望。”

  曹恪拱手道:“大伯放心,小侄不会让您失望的。”

  曹操微微点头:“好!”

  这时,只听见任峻道:“主公,那屯田之策就不用了么?”

  曹操摆摆手,道:“不,屯田制还是要用。我计划在东郡试行屯田,时限为两年,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还可以的话,就作为均田制的辅助。文若,你以为如何?”

  “主公这个想法不错。”

  荀彧轻轻点头,道:“如果两制试行效果都合格,那么主公就在内地实行均田之制,同时在边郡屯田。两制并行,互为补充。”

  “内地均田,边郡屯田?两制并行,互为补充?”

  曹操寻思一阵,颔首道:“正合我意!”

  曹恪见曹操已经采用了他的主张,觉得没必要继续留在这里了,便起身告退,返回自己的住处。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