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4章 后顾之忧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记得。”曹操颔首道。

  刘伯安,就是指的刘虞。

  伯安是刘虞的表字。

  当年董卓威逼天子迁都长安之后,身为关东讨董联盟盟主的袁绍打算立刘虞为帝。

  当时长安有正牌天子在,外臣另立新君就是谋反。

  刘虞可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在袁绍前来询问意见时,断然拒绝。

  袁绍在和刘虞商谈称帝之事前,曾专门问过曹操的意见。

  曹操的态度和刘虞一样,坚决反对。

  袁绍找不到支持者,最终只得放弃这个荒唐的想法。

  曹操见曹恪重提旧事,不由得问道:“贤侄想说明什么?”

  “袁本初本来就不认同董卓拥立的天子,对迎奉之事的态度必然十分不屑,再说袁家作为顶级高门,也不需要靠天子的名头号令天下群雄。”

  曹恪道:“就算有沮授等有识之士从旁劝说,依着袁本初见事迟的性格,只怕等到他反应过来,觉得有利可图,要出兵西迎天子的时候,天子也早就被我们接过来了。”

  曹操似乎被曹恪说服了,没有表示异议。

  俄顷,他又问道:“那刘景升呢?”

  “小侄听说刘景升早有不臣之心。他在襄阳公然打造天子才能用的器物,甚至郊祀天地,整个一反贼之像。大伯觉得这样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把天子接过来,管着自己?”

  曹操一时语塞,须臾说道:“是也不可能。”

  他又问道:“那贤侄以为我什么时候出兵为好?”

  “等天子到了洛阳,大伯再领兵前去不迟。”曹恪道,“反正表叔现在就在天子那里,等他到了洛阳,一定会及时派人前来向我们报信的。”

  “好!”曹操道,“那我让丁正礼回安邑向你表叔报信,并请你表叔监视朝廷的动向,一有异动,马上回报。”

  他随即叫来丁仪,让他三天后就回安邑向丁冲复命,并请其父充任自己在朝中的耳目,监视朝中动向。

  丁仪听了姑父的言语,领命而去。

  戏志才在丁仪走后不久,对众人道:“天子没回洛阳之前,明公还是要在这段时间内好生准备一番。”

  曹操“嗯”了一声,颔首道:“我是也该好好准备准备了。”

  荀彧道:“趁着这个空当,主公可率军南下攻打豫州,将盘踞在梁、陈二国以及汝南、颍川境内的黄巾余党以及袁术残部一一剿除,解除后顾之忧。”

  目前曹军面临的局势,比原本历史上要好很多。

  兖州之乱已经提前平定,吕布也早早地死在白马城中了。

  曹军北面的冀州,是盟友袁绍的地盘。

  袁绍不久前亲自领兵前来东郡,围攻东武阳,最终将城池攻克,把同情张超的臧洪俘虏并处死。

  拿下东武阳之后,他就领兵回师邺城,专心对付公孙瓒去了。

  刘备作为公孙瓒帐下的客将,还在平原担任国相,与袁军作战,没有像原本历史上那样被陶谦请进徐州。

  现在的徐州刺史,是陶谦的长子陶商。

  当初曹操将陶商放归,并表他为兖州刺史,条件就是要求徐州作为兖州的附庸而存在。

  陶商答应了曹操的条件,与曹氏结盟。

  当然,这一切都是曹恪努力改变历史的结果。

  曹军的北边和东方没有威胁,南边倒是还有黄巾余党和袁术残部在那里活动。

  曹操将来领大军西迎天子,兖州守备空虚之时,南边那些黄巾余党和袁术残部会不会趁机北上,攻打曹军后方,不好说。

  曹操听从荀彧的意见,决定在大军西进之前,先解决南部的敌对势力。

  他随即对众人道:“那我下个月就亲领大军南征,拿下陈、梁二国以及汝南、颍川二郡,解除后顾之忧,之后再提兵西进。”

  堂下众人齐齐拱手,轰然应诺。

  曹操又问:“不知此次南征,谁愿为先锋?”

  曹恪想要在此次南征四郡国的战事中担任先锋,夺得头功。

  他正要请缨,这时却听见曹德说道:“让小弟为先锋如何?”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