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2章 朝见天子(中)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的征战岁月里,曹操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不能在当地久留,必须回师,因为担心后院起火。

  汉室和曹家的矛盾越演越烈,发展到后来,拥汉派最终被消灭殆尽,而曹家也在形势发展到那个程度之后,不得不走上篡汉的道路。

  毕竟不篡汉的话,曹家在失势后,绝对会步霍光家族的后尘,落得个被满门抄斩的结局。

  可是篡汉,会让曹家建立的王朝背上“得国不正”的骂名。

  因为这个王朝是靠篡位建立起来的,它在政权的合法性上就先天不足。

  正是因为合法性先天不足,历史上那些靠篡位建立的朝代大多短命。

  那些靠篡位得国的朝代中,寿命相对较长只有宋朝。

  宋朝皇帝为防后人有样学样,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军队战斗力很弱,长期遭受外族欺凌,最终亡了天下。

  篡位得国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会破坏封建纲常中的君臣大义。

  毕竟你这个新王朝的建立者对前朝不忠,那你就很难再要求你的手下对你和你的子孙尽忠。

  你能做初一,那别人就能做十五。

  你能篡前朝,那别人就能篡你的朝。

  你自己开了一个不要脸的头,那就很难再给别人一个要脸的理由。

  你今天为了自己的权力可以杀皇后杀贵妃杀皇子,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那明天别人也可以为了篡位直接拿长矛捅你那个当傀儡皇帝的曾孙子。

  正是因为看到了奉天子之后会产生的这些弊端,曹恪才觉得让眼前这位汉帝留在洛阳才是正道。

  他留在洛阳,过着饥一餐饱一顿的生活,才没精力来争权。

  将来被曹操接到许县,吃饱了喝足了,他就要搞事情了。

  可是,谁叫曹家是靠太监曹腾起家的暴发户呢?

  曹恪尽管极不情愿,可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汉室这块招牌在手,曹操及其家族还真未必能在汉末这个乱世成就霸业。

  没有了汉帝,意味着曹操只是一个普通的军阀,在对付像袁绍这样的强力军阀的时候,没有半点优势。

  历史上原本投奔曹操的很多人才也会因为曹家没有掌握大义名份从而放弃他,另投明主或者隐世不出。

  既要奉天子,又不能被天子拖累,曹恪觉得曹操在把刘协接到许县后放任不管,自己带着大部人马回兖州才是明智的选择。

  至于统一天下后怎么处置汉室?曹恪觉得曹家可以像秦朝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灭亡周朝那样,光明正大地动用武力威胁,迫使汉朝灭亡。

  汉帝刘协不知道曹恪在想什么,也不管殿下其他人怎么看自己这个皇帝,只顾端着瓦罐喝鸡汤。

  他将鸡汤喝完,又叫宦官取玉箸来,要夹鸡肉吃。

  将瓦罐中的大半鸡肉吃完,刘协打了个饱嗝,接下来从御案上拿起一块巾帕在嘴边擦了擦,俄顷对曹德、曹恪父子说道:“这鸡汤味道极美,是朕这辈子喝过的最好喝的鸡汤。”

  曹恪道:“除了这灌鸡汤之外,家伯和家父还准备了一些贡品,要进献给陛下。”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