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宗祠议事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阳都侯刘邈的暗中帮助。

  不过琅琊王不久前就去世了,而阳都侯被朝廷任命为九江太守,即将去上任。

  在这种情况下,曹嵩觉得继续呆在徐州已经变得很不安全了,还是去儿子那里为好,于是在曹操派人过来请他去兖州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宗祠议事堂中,族老和管事们等曹嵩把话讲完,都说了声好。

  曹嵩从案桌上拿起一杯酢浆,刚喝了一口,就听见曹恪问道:“大父准备怎么去兖州呢?”

  他不由得笑了一声,心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呆,这问题也要问?

  以前的曹恪有些愚笨,平时沉默寡言,不爱和人说话,周围的人都说他呆头呆脑的。

  因此,曹嵩并不觉得曹恪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放下瓷杯,曹嵩说道:“当初我们是怎么从豫州到这里来的,当然就怎么从这里到兖州去。”

  曹恪轻咳数声,道:“大父,孙儿觉得就凭家里这么点人,在乱世之时带着大批家财招摇过市,是在找死!”

  众人闻言,齐齐愣住。

  须臾,只听见一个族老连呸三声,喝道:“臭小子胡说些什么呢?”

  一个族叔也道:“这孩子怎么口无遮拦?我们怎么就找死了?仲道,你得好好说说他!”

  曹德嗔怪道:“棘奴,为父之前不是跟你说了么?我们曹家要人有人,要刀有刀,会怕谁来?”

  曹恪站起身来,走到大堂中间的过道上,道:“先不说兖徐二州交界之处,还有许多黄巾余部出没,就说我们现在呆着的地方,是陶恭祖的地盘。”

  “我们的人没有陶恭祖的兵多,再说一帮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斗得过徐州的正规军。”

  “此行我们必须小心再小心,不可太过张扬。要是把动静闹得太大,引起了徐州官府的注意,可就大大不妙了。”

  众人听了这话,好似明白了什么,全都沉默不语。

  两年前关东诸侯解散后,旋即内讧。

  整个联盟分裂为数个阵营,其中最大的有两个。

  一个是以袁绍、曹操、刘表为代表的集团。

  一个是以袁术和公孙瓒为代表的集团。

  两大集团势同水火,彼此之间攻伐不休。

  去年冬天,割据徐州的陶谦和袁术、公孙瓒集团结盟。

  真实历史上的陶谦可没《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样宅心仁厚,更不是可怜兮兮等着人来拯救的纯良小白兔。

  他在和袁术、公孙瓒结盟之后不久,便主动调遣大军攻打曹操的发干县。

  曹操只得联络袁绍,将来犯之敌打了个落花流水。

  曹、陶两家,至此交恶。

  只是让曹恪想不明白的是,两家都结怨了,曹嵩居然没有及时搬家,仍然优哉游哉地在徐州呆了大半年。

  这也就罢了,后来搬家的时候,更是大张旗鼓,生怕周围的人不知道曹家多有钱。

  说曹嵩是在找死,曹恪觉得一点都没冤枉他。

  少顷,议事厅里沉默的气氛还是被一位族兄打破了。

  “我们在徐州隐居三年,不管是对官府,还是对周围的乡民,都自称是汝南曹氏远宗,因战乱迁到此地的。陶恭祖应该不知道我们在这里,更不知道我们和兖州曹使君的关系吧?”

  曹恪笑道;“兄长,就算如此,我们还是不能大意,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一个堂叔说道:“棘奴说得对。不久前我去东海那边办事,得知民间已有巨高公(曹嵩字巨高)带宗族前来徐州避乱的传言。我还听说陶恭祖已从他的耳目那里听说了这个传言,派了几十组密探到处查找我们的下落。”

  众人闻言,都吃了一惊。

  曹恪道:“堂叔的消息属实的话,对我们是大大不利。试想,陶恭祖的密探到了阳都县,听说这里住着一家姓曹的大家族,他可不管我们是从汝南来的,还是从沛国来的,到时候一定会暗中查我们的底细。”

  有个管事的顿时变了脸色,急叫道:“那我们现在岂不是很危险,要怎么办才好?”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