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章 半渡而击(上)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距离县城十五里处的王因渡。

  曹恪身穿一件白色罗团花战袍,披着黄铜色两当铠,头上戴顶兜鍪,腰边挂着一把环首刀,骑在白马上,领着本部军马跟随曹德的中军行动,过了大半个时辰,便到了渡口东岸的密林边。

  密林东侧将近两里远处,就是廖沟河王因渡口。

  廖沟河是樊县境内的一条小河,自东北往西南流,经县城东门外,过王因乡,最终汇入洸河。

  这条河的王因渡口段,宽达三十余丈,深度却只及人的腰部。

  河流两岸,芦苇荡一望无际。

  秋风过处,吹起片片芦花在空中飞舞。

  曹德在密林边的官道上勒住马,紧接着让身后众军停下。

  他命人召来军司马邓展,吩咐道:“我命你率本部千余弓手埋伏在官道南侧的芦苇荡里面。你部的任务是用远程武器压制敌军,重点是河面上的敌军,明白了么?”

  二十来岁的邓展一身戎装,听了曹德的命令,当即拱手道:“末将明白!”

  曹德又稍稍转头,望着身侧沉默良久的曹恪,道:“你率本部千余长枪手埋伏在官道北侧的芦苇荡里面,等林中号角一响,就引军杀出,和我的中军夹击过了河的敌军兵马。”

  无盐营左部一千一百余人,包括军司马的亲兵屯百余骑兵,都使长枪。

  曹恪听完老爹的言语,拱了拱手,道:“遵命!”

  昨天晚上,曹恪就和曹德等人商议定了具体的战斗部署。

  曹德带着无盐营右部以及曹仁的两千骑兵埋伏在密林之中。

  无盐营右部一千五百人,除了曹德亲领的中曲五百骑兵之外,还有左曲王双的长枪手,以及右曲冯楷的刀盾兵。

  邓展的弓兵和曹恪的长枪兵分别埋伏在官道南、北两侧的芦苇荡之中待命。

  曹德安排停当,随即和曹仁领着三千五百马步军兵进入林中。

  三路曹军人马进入指定位置之后,就地隐藏。

  骑兵为了避免被陶家的斥候发现,都下了马,并让战马卧倒在草丛或者芦苇荡中休息。

  每匹战马的口中,都被骑手塞了根树枝。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战马发出声音,从而引起敌军的注意。

  曹恪坐在官道北侧两里远处的芦苇荡中,右手放在白马的脖子上,不时朝渡口那边张望。

  渡口那边,廖沟河水急速流淌。

  大战将至,樊县乡下的百姓都早早地逃进城内躲避

  渡口两岸,不见半个人影,就连平日里在河面上往来穿梭的船支都不见了踪影。

  这天早上,樊县县令就带着县寺的衙役赶到王因渡,将停泊在水面上的几船小船全部转移到上游的黄屯渡,并集中烧毁,以避免落入敌手。

  时间不觉到了午牌时分,廖沟河东岸终于出现了一个陶家军斥候的身影。

  陶家军的斥候赶到河边,勒住马,从背上背着的旗帜中抽出黑色小旗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