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章 授官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望望自己的长子,对曹操道:“小弟没有意见。”

  “那就好。”曹操放下心来,让曹惠后天去虎豹骑大营就职。

  曹惠拱手道:“遵命,谢大伯提携!”

  曹操望了曹恪一眼,道:“还有棘奴,我打算留他在亲兵营中任职学习,熬资历,积累经验,将来可以外放。只是目前我还没想好让他出任何职。”

  曹德见曹操打算让他两个儿子都留在鄄城,内心有些不愿。

  他希望曹恪留在自己身边,于是说道:“小弟觉得,还是让棘奴随我去东平吧。他一个人留在鄄城,我不放心。”

  “这有什么不放心的?”曹操笑道,“他虚岁都有十七了。再说,鄄城还有他大父、我以及他兄长,都会照应他。”

  “这……”

  曹德一时理屈,俄顷转过头来,满脸期待地问曹恪:“棘奴,你是希望留在你大伯身边,还是随我去东平?”

  曹操也问:“棘奴,你作何打算?”

  曹恪肚里寻思道:“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我这位大伯,据说好梦中杀人,在他身边当保镖,感觉风险挺大的,我还是跟老爹去东平为好。”

  打定主意,便对曹操说道:“小侄打算随我阿翁去东平。”

  曹德闻言,放下心来。

  曹操颇有些失望,道:“难道留在鄄城不好么?大伯我又不会亏待你。”

  曹恪早已想好了说辞:“大伯容禀:我阿翁单枪匹马前往东平上任,身边一个能用的心腹都没有,只怕会被人掣肘甚至架空。小侄想跟他去东平,到时候万一有事,也好有个照应。还请大伯恩准!”

  曹操听了这话,不由愣住。

  曹昂担心老爹不理解曹恪,以后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看法,连忙打圆场:“阿翁,棘奴也是出于一片孝心。您让二叔一个人去东平上任,是有些欠考虑。”

  曹操轻轻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笑道:“是我思虑不周!”

  又夸奖曹恪:“真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听了大伯的夸奖,曹恪有些不好意思。

  这边,曹德说道:“大兄你看……”

  曹操思量片刻,道:“好,贤弟就带棘奴去东平。”

  曹德见曹操同意让他带小儿子前去上任,心中欢喜,拱手道:“多谢大兄体谅!”

  曹操对曹恪道:“那我任命你为军司马,在你阿翁帐下带兵,协助他处理军务。”

  理论上,军司马也是由朝廷任命的,作为校尉的副手,曹操并没有权力自行任命。

  可现在是乱世,也没人管这么多了。

  曹恪欣然拱手道:“遵命!”

  对曹操的这个安排,曹恪很满意。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次历练的好机会。

  我应该抓住机会,在任上好好熬资历,培养自己的班底人脉,以备将来之用。

  曹操这时又对曹德道:“在你临行前,我会物色一些人来供你使唤。”

  曹德道:“如此最好,多谢兄长!”

  又道:“大兄可否简单介绍一下东平境内的状况呢?”

  “当然可以。”

  曹操喝了口酢浆,润了润嗓子,说道:“东平国在兖州之东,郡治无盐距离鄄城有两百余里。国辖七县,灵帝时,有人口七万九千多户,将近四十五万人。

  “天下大乱后,当地人口损失了八九成。境内豪强纵横,山贼肆虐,情况十分复杂。具体的,我晚些时候会让人送一些跟当地有关的文书来给你看,你也可以在上任后自行去民间查访了解。”

  “好。”曹德颔首道。

  “贤弟可从家兵中挑选两百个骁勇之士随你前往东平。上任后,就先从招募士兵,整治当地治安着手。”

  沛国曹氏作为地方豪强,也是有私兵部曲的。

  不过当年大部分部曲都跟着曹操讨董卓去了,只有三百余人随曹嵩迁往徐州。

  那三百多个家兵,都归曹德指挥。

  这次曹德来到兖州投奔曹操,出任校尉,并兼管东平,自然是要带人去的。

  不过那三百人不能全部带走,必须留百多人在这箕山坞堡里看家。

  曹操不等曹德开口说话,又道:“治安状况好转之后,再发展民生,繁荣经济。在安民理政这方面,贤弟可有想法?”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