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八十四章 国之本末_明朝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于徭役用粮也能够算出来,因为国家每年在哪些地方用工肯定都是提前制定好的,比如说明年要在哪些地方兴修水利,都是提前计划好的,需要的人工和工期也都是提前计算出来的。中文根据这些,我们就可以算出每年徭役之用需要多少粮食,当然,还要预备突发情况,比如说突然出现什么灾害需要临时调集人手,这部分也要准备一些。

  只有备荒一项需要好生斟酌,准备少了,一旦出现大灾,朝廷就会十分被动,所以我们要尽量多准备一些。

  咱们就按今年山东和河南两省闹蝗灾来算,赈灾一共调用了多少粮食大人想必心中有数儿,为防万一,我们再加一倍,想来应该够了。

  这几项算完,我们便知道国家一年需要多少粮食。

  然后我们再算其他支出,国家用钱主要是军队的军饷,官员的俸禄,工程的‘花’费等等,朝廷想来是有一笔账的。

  刚才大人说了,去年大明的商税是一千万两,如果这一千万两不够,剩下的就摊入到田税当中。

  然后我们再算国家有多少土地,这些土地的状况是什么样的,收成是什么样的,这样我们能算出国家一年能出产多少粮食,抛去灾害减产,我们便可制定出一个合适的税率。”

  李景闻言默默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儿道:“赤生,你有没有想过,按照你这样算的话,朝廷每年最多是收支平衡,并无盈余,可是国家若无盈余,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如何应对?”

  黄宗羲忙道:“大人说的没错,这样计算的话国家每年的收入确实没有盈余,可是学生算的是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田税,为的是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如果大人想从老百姓身上得到盈余,那按照现在的税率就可以,没必要再进行调整。”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很好,你能处处为老百姓着想,说明你对此事确实是用心了。”

  摆摆手,李景接道:“赤生,你接着说。”

  黄宗羲拱了拱手:“是,在制定田税标准之前,学生建议重新勘察土地状况,学生以为可以把田地分成五等,即上上之田,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和下下之田,根据土地状况,分别制定不同的税率。

  其实在学生看来,下下之田和下等田基本没有收税的必要,因为在这样的土地上耕种的老百姓可以想见家里是什么状况,朝廷何必从这样的人手里征税?

  那么这一部分的赋税从哪里补呢,学生认为大人以前制定的办法很好,朝廷可以把这部分赋税摊到田多的人身上。”

  李景摇摇头:“如果根据田地等级收税,那就不能再用以前的标准。那样对田多的人不公平。”

  轻叹了口气,李景接道:“朝廷制定一个制度一定要尽量做到公平,我们可以体恤那些穷苦的农民,但也不能把穷苦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