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章 细细道来婚事原委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冯家做了那档子事儿,宋老太太隔三差五能找个理由把他们拉出去损一通,同时又对宋茹的前任大嫂极力赞扬。

  宋茹对冯家也是恨的,最无助的时候甚至都想好了哪怕是死也要把冯家毁了。

  如今回了娘家,她又有了在乎的人,也不想和冯家两败俱伤了。至于报复或者其他,那是以后的事儿了,她现在并没有这个能力。

  不能报复,宋茹也不愿多提这家人,为了转移话题,反而问起了亲娘,该怎么和两个孩子相处。

  宋老太太犯了难,她没做过别人后娘,对亲生的孩子,打了骂了,没人会说什么。后娘就不是了。

  说句不好意思让女儿知道的话,宋老太太自己,也不是没有对那些继室指指点点,觉得她们对继子继女不好。

  如今摊到自家女儿身上了,她才知道做人继室有多难:管得严格了,人家说你欺负没娘的孩子;管得松了,人家又说你故意把他们养废。

  更何况,赵雁林原配娘家在府城,想找麻烦不过是抬抬脚的事儿;自家却是在县城,再想替女儿撑腰,也是鞭长莫及。

  这一刻,她开始希望赵雁林的两个孩子能被过继到大房了,倒不是怕分家产,而是怕他们让自家女儿难做。

  只是,人家娶媳妇,不就是为了开枝散叶、照顾子嗣吗?

  她只能宽慰女儿:

  “也没什么难做的。听说他家丫鬟婆子不少,也不必你亲手照顾,你只要多问问情况,把衣食住行安排妥当,也就够了。”

  夜,随着母女俩的说话声,随着宋念和沈氏的低语声,慢慢变深了。

  这时候,刚刚应酬完、略有些醉意的赵雁林才回了赵家五房的老宅。

  因着他没回来,赵家老太太也没就寝,而是配着壶浓茶,在正厅等着儿子。婆母未睡,儿媳妇自然不能心安理得去休息,赵家大嫂也陪坐在侧,等着小叔子回家。

  婆媳俩相对坐着,却谁也没有讲话,气氛冰冷而凝滞,连身后的丫鬟婆子也放轻了动作,生怕触了主子们的霉头。

  到底是赵老太太更沉不住气,又一次老话常谈:

  “你但凡把操持家务的功夫拿出一分放在泽哥儿的子嗣上头,我儿也不会膝下荒凉致此。”

  赵家长媳,自嫁了赵家,就没受过婆母磋磨,这固然是赵老太太人不坏,但也有她底气足的缘故:出身好,父亲又是赵雁泽授业恩师。

  只是,在子嗣上头,她也有些心虚了。虽然这么想并不符合如今对妇德的要求,她还是不愿让妾生子继承她辛辛苦苦打理的家业,

  她还在等某个契机,能让她的女儿名正言顺继承这一切。若是不能,再过继小叔家的儿子也不迟。

  因此,她并未反驳婆母,却也沉默着不给个准信。

  赵雁林回来看到这一幕,并没有觉得意外,而是先劝母亲回房,并承诺一会儿

  请收藏:https://m.lltxt.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